小寒|临沧:岁暮冰封天地寒 烹茶烧窑待春归

2024年小寒节气时间是

1月6日4点49分09秒

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值得注意的是,“雁北乡”的乡其实读“xiàng”,通“向”,向导之义。

二候鹊始巢

禽鸟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而二候之时喜鹊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三候雉始鸲

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雉”是一种羽毛很漂亮的雉鸟(俗称野鸡),也是阳鸟,而“雊”是“鸣叫”的意思,是雉鸟的求偶声。

小寒习俗

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在民间,梅花有迎春开放,不趋荣利,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的花语,还有为人们传春报喜的象征,故此人们大多会在小寒的时候出门细细品味观赏孤雅幽香的梅花。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今年是农历十一月廿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

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小寒虽寒,望春则暖

愿您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拥抱冬日的暖阳

奋力前行

碗窑村

碗窑村在哪?

碗窑村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西北7公里处,勐托公路南北穿村而过,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便利的好地方,汇集了汉族、傣族、拉祜族等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碗窑村最为大众熟知的还是它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制陶历史,由此衍生出的陶文化是碗窑村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所在。在这里可以进行村寨观光、制陶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参观等旅游项目体验。


如何玩转碗窑村?

第一站可以打卡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庄园以临沧本土民族文化为起底元素,以陶瓷文化为主旨,集中展示了碗窑村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龙窑和各种各样精美的陶制品,是碗窑村的陶器展览区,也是探寻碗窑村制陶历史的不二之选。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采用富友矿业公司生产的优质高岭土为原料,引进景德镇炼玉文化公司一流的陶瓷制作工艺,结合碗窑村的传统土陶制作技艺,突出“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的鲜明主题,重点打造“临沧七彩瓷”、“白陶”等特色产品,旨在打造云南临沧文化陶瓷品牌,更好地将碗窑村的陶瓷带出临沧、带向世界。


碗窑村制陶历史极其久远,据当地文化所考证得知,碗窑村的制陶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时期,当时村里就开始有村民制作一些简单的陶器制品以自用,而最早的龙窑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 年),这象征着碗窑村的制陶技艺逐渐得到村子以外的人们的认可,村子里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制陶场地。


碗窑村的龙窑造型独特,实用性强,有较大的规模,一般一个龙窑会分为十余个窑仓,烧制陶器时,人们会统一将塑好形的陶坯装满窑仓,用松柴作燃料,由底仓到尾仓逐层点火,从点火到冷却三至五天即可出窑。


碗窑村的龙窑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实用性,整个村子现有龙窑 15 条,其中有9条为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这15条龙窑目前仍在使用中,这些龙窑为研究临翔区的土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据当地传说,清朝乾隆年间 (1738 年)湖南人杨义远、罗文华、邓成和来到勐托坝子烧制陶器,安家繁衍,渐成村落,这是早期碗窑村的来历之说。在当时,人们烧制的陶器主要分为盛饭菜的碗和腌制咸菜的坛罐,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碗窑村,村名来源于当时人们养家糊口的手艺,到现在已经成为在邻近的普洱、德宏、保山,甚至缅甸、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有一定知名度的陶器之乡,因为产品制作细腻、质量上乘,一直以来颇受消费者青睐。


2005年,碗窑村被公布为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 年,龙窑被公布为临沧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底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 年,被命名为“中国土陶文化之乡”;陶器制作技艺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民间艺人罗星青、邓安康被认定为省级制陶技艺传承人。2018 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 2019 年度省级美丽乡村”;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021 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3年,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卓越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精益求精的钻研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初心。在碗窑村,每一位制陶手艺人都是拥有匠人精神的“工匠”,采用世代延续下来的传统制陶技艺用双手成就一个个摄人心魄的艺术品。


当地的制陶工序大致可以分为取土、捣碎、稀释、揉和陶泥等制作前的准备步骤以及陶器制作、烤制等。在前期的准备步骤结束后,制陶师傅将揉匀的陶泥置于制作各类陶坯的粘辘上,用脚蹬转发力,同时用手将陶泥捏制成各种类型的陶器坯子,风干后上釉、入窑烧制,这便是陶器制作的所有流程了。


在碗窑村,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当龙窑封窑开烧时都要举行祭窑仪式,做陶的人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举行庄严的点火仪式。可以想象,在生产生活完全依靠天气变化进行的古代,祭窑仪式的举行,是碗窑村先民们祈求出窑顺利的一个方式,也是一种信念的寄托。



碗窑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在村内仍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产,除了龙窑、民国民居、传统民居建筑群外,还有众多特色古文化遗址,包括古井、古桥、古河道、古门头、古树、古树群等,是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


接着可以游览“云临尚品生态文化庄园”。这是一方远离闹市的净隅,主要以“碗窑土陶一条街”及云临尚品生态文化综合庄园为核心观光点。庄园依靠丰富的地理资源,以栽培各种美丽的花卉、果树,野生山野菜、药材等特色农业作物为重点,集观光采摘、农家院餐宿、原生态旅游于一体,以特色农业生产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催生农业转型。依靠资源优势,建设以原生态为根本的特色亲子体验项目,到这里,可以从原始而生态的环境里感受到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也是周边村镇亲子游的首选之地,在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中感受亲情带来的温暖,体会碗窑村亲子游的意义。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