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

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古墨村位于凤庆县诗礼乡西北方,距乡政府驻地11.6公里,国土面积12.061平方公里,东面和南面与清华村相连,西与鲁史镇接壤,北与牌坊村毗邻。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1510米,年平均气温17C,年降水量1400毫米。流浪河流经古墨全境,河水清澈透明。古核桃树200余株,冠大叶茂,树干奇形,苍劲壮观。现存清嘉靖年间水磨房( 含遗址)33 间、碾子坊2间、榨油坊2间、造纸遗址1间。

古墨村是中国避暑小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古墨都有着独特的旅游产业发展优势。错落有序的水磨房、清澈多情的情人河、奇形苍劲的古核桃林、古朴且有历史印迹的民居,构成了一幅水碧山青,既有历史的沧桑,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图画。近年来,古墨村经济保持健康稳步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美丽宜居乡村逐步成形,先后获得“石诗通古 情河淌爱”中国避暑小镇、“临沧市恒春小镇”“携手2014最美村镇”等称号。电影《红茶镇》《滇西有朵红色的云》到古墨村取景拍摄,同时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栏目组对古墨村进行宣传报道。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经营主体性收入达220余万元,户均创收 3000余元。

二、主要做法

(一) 科学规划谋发展

根据临沧市“构筑生态高地、建设大美临沧的目标,2014年,凤庆县委托中山大学编制了《凤庆县古墨旅游区概念规划》,规划充分利用古墨地形走势和可利用空间来实现功能布局,明确了古墨村情人河观光旅游轴、古墨风光游览环、古墨核心游览区、恒春休闲度假区和古道青板休闲区“一轴一环三片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古墨旅游项目产品有效融合,形成了系列休闲度假养生型旅游产品。

(二)生态保护促发展

一是制定《景区环境保护与管理制度》,古墨村旅游线路和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物种生存和繁衍,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景区内人工建筑在选址、体量、色调、形式等方面确保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护文物遗产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提下,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二是强化“三化共治”,以垃圾分类常态化、厕所改造规范化、污水处发,集中化为抓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制定垃圾转运制度,着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推广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炭、柴火等传统能源,鼓励使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三是加强文物保护,以“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加强景区内文物古迹修缮保护,保持景区原有原始风貌,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加强景区水质保护,对古墨村水源地、河道流域加强管理,保障景区水质优良清澈。

(三)党建引领带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一一古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的作用,利用“党支部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古墨村特色资源优势。发动广大党员在旅游景点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古墨村特有的手工饰品、手工玩具、民族特色服饰、野生红菌、天然蜂蜜、水磨面粉等特色产品。二是通过实施古墨核桃文化广场、碾子房、榨油坊的保护修缮等项目,使当地悠久的古核桃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提升村庄品味,更好地对外展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让古碾子房、榨油坊重新发放光彩,吸引外来游客,真正让大家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通过先行带后进的方式,打造旅游环线,将整乡可看、可玩、可尝亮点逐一打造整合,以古墨为中心,将其他传统村落景点加入旅游环线内,已带动孔兴白塔景点,清华沿河景点、三合学堂传统村落景点、河平岔河古核桃林景点的发展;整合环线后既能使游客游玩更具选择性,同时带动整乡旅游经济发展得到推动。通过碾子房、榨油坊的修缮保护,开发体验旅游,吸引游客通过古核桃体验园建设,展销核桃及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就近就地解决部分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古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文化自信,打造乡愁文化

加大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保留乡村风貌、乡土味道,把流浪河古磨房群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对村内景点进行梳理、整治和修复,形成完善的旅游系统。针对周边市场和国外市场推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村经济发展。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风俗、礼仪、节日、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整理,根据传统村落文化特点进行科学定位、规划,使传统风俗文化能够有效传承。

(二)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度假休闲产品

依托古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按照“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方向,联动鲁史古镇景区规划精品度假康养旅游路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墨康养气候和原生态自然风光,进一步打响凤庆度假康养旅游品牌。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