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临沧市7个村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名单,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云县漫湾镇昔宜村、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凤庆县勐佑镇中和村、耿马县孟定镇遮哈社区、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共7个村荣列其中,彰显临沧市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临沧市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坚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进乡村度假、健康养生、自驾旅游三大业态。各县(区)聚焦“健康、乡村、秘境”主题,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产品业态,打造茶马健康游、田园乡村游、佤乡秘境游三大核心产品。经过县(区)推荐、市级组织专家组实地指导创建,在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再提升后共推选10个村进入云南省第一批金牌旅游村评选,最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等临沧市7个村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

这7个村各具特色,各有魅力,它们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围绕土陶文化,实现美丽“窑变”;云县漫湾镇昔宜村大力发展集食、宿、游于一体的澜沧江水上旅游产业;凤山镇安石村以其山水相依、景色宜人的田园风光闻名遐迩,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勐佑镇中和村则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孟定镇遮哈社区地处中缅边境,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窗口,游客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别样的边境风情;班洪乡班洪村则以红色旅游资源为特色,让人们在这里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而沙河乡允俸村则以其独特的佤族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秘。

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

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碗窑村,隶属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距临沧机场2公里、临沧市区19公里,辖碗窑、腊托两个自然村,有农户513户1964人,以汉族、拉祜族、傣族为主,因最初生产的陶器以碗为主,因此得名“碗窑”。该村拥有全亚洲第一储量、品质的高岭土,自清乾隆年间起,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制陶历史,碗窑村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土陶文化这个最大资源,从“陶”做起、借“陶”作文、以“陶”破局,育“陶人”、展“陶艺”、兴“陶旅”,推动碗窑村实现美丽“窑变”,变成了鲜花飘香、林果满园、陶瓷驰名、人民幸福的美丽村庄。

乾隆年间,罗、邓、杨三姓手艺人,因寻找优质陶泥资源,从湖南长沙迁至博尚碗窑定居,因生产出的土陶古朴素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三百多年来,碗窑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以陶为业、繁衍生息,制陶技艺代代相传,从未间断,也是承接历史记忆与现代文化的传统村落。目前,碗窑村已形成“全村玩泥巴、老少制陶器、个个手艺人”的繁荣景象,全村现有土陶文化非遗传承人15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4人、区级8人)。

博尚镇按照“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把碗窑村打造成为游客来临沧必去的一个景点”的目标,加快“腾龙—勐准—幕布—碗窑”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改造,强化统筹规划和基础保障,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旅游发展格局。碗窑村以土陶为“媒”,坚持以“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为主线,将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打造以陶瓷文化、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特色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服务承载能力,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建成“记得住乡愁、引得来游客、留得下财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碗窑村现成为了区内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周末休闲出游、体验“玩泥巴”的好去处。近年来,社会资本的注入为碗窑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碗窑村先后引入临沧市炼玉陶瓷有限公司和临沧源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集“寻瓷趣、游瓷馆、赏瓷景、购瓷品”为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的“七彩陶瓷文化景区”,和集“极地越野赛车、生态种养殖、休闲娱乐、农业科技示范、电子商务示范、扶贫产业示范、创业实习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扶贫庄园“云临尚品生态文化庄园”,从“陶”做起、借“瓷”作文,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云县漫湾镇昔宜村

昔宜村位于云县漫湾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0公里,地处省城联结临沧高等级公路的咽喉要道,成为内地进入临沧的第一个行政村,是国家级森林村庄、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旅游名村,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市级乡村旅游品牌村。全村国土总面积57.5平方千米,辖26个村民小组,4321年接待游客20.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

被誉为“临沧北门第一村”的漫湾镇昔宜村,像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澜沧江的右岸,是云县“百里长湖”的核心景区。昔宜古称昔弥,清《顺宁府志》描述:“昔弥之峰耸而翠,遥接孤城;沧江之水漪似深,险同天堑。”江水不息,奔流古今。现在的昔宜跨江大桥,连接了云县和大理州南涧县,一道美丽的“高峡飞虹”,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江中,桥上车辆往来,桥下渔船如梭,两岸青山白云,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依山傍水的昔宜村,是漫湾电站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重点村,这里青瓦白墙,绿树成荫,鱼管相连,井然有序,让人恍如走进了世外桃源。从昔宜村码头乘船出发,顺江而下,可达漫湾电站、大朝山电站,两岸悬崖峭壁,奇峰异石,鬼斧神工,古木参天,藤条如林,景色如画。在波平如镜的百里长湖,蓝天、白云、青山、人影,倒映水中,如梦如幻,让人沉醉。在景区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忙怀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民族风情村、电站大坝等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

昔宜村充分调动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乡村振兴,结合“百里长湖”等区位、自然和人文优势,做实做精昔宜村旅游发展规划,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专家,以构建“一环、一带、六区、三心”的空间结构,修订完善昔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划,确定以“党建引领四定工作法为抓手”,不断构建“一江九区”发展规划,形成澜沧江滨江景观带、山林徒步区、自驾户外文化营地、民族文化旅游区、农业观光与体验区、田园体验区、郊野观景区、区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昔宜村旅游文化服务中心、慢旧村旅游服务中心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完善昔宜村绿美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昔宜—白莺山—新村—昔宜旅游环线,全力推动昔宜村旅游产业来撬动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旅游定位,着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

安石村,位于临沧市凤庆县城西北部,古时凤庆“三观四大铺”中的安石铺,是中原进入凤庆的重要关口驿道,也是古时南茶马古道——顺宁道的必经之地。安石村域边界紧邻凤庆县城,村委会距县城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300米,年降水量1336毫米,年平均气温16.5℃。终年气候凉爽;辖区内山翠水碧,太平山、保平山、宝牛山诸山环绕,安庆河蜿蜒穿村而过,更有桂花树、宝牛山、保平山森林公园坐落其中;凤庆通用机场毗邻而建,老云保公路、凤习二级公路、云保高速公路等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814户农户,总人口3391人。有专业合作社1个,有旅游公司2个、员工92人,有农家乐及特色餐饮点6家、旅游从业人员150人,2022年末,安石村总就业人口达到464人,全村经济总收入9668.7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

安石村作为“滇红第一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禀赋较高,是一个以“滇红茶产业联盟”的茶旅模式为核心,集汉彝风情、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村落。

近年来,“滇红茶”旅游品牌形象逐渐树立,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云南省百强农技协会”“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并纳入“云南省乡村旅游运行监测管理系统”常态化管理。

通过村组道路、茶园步道等将景区串联成线,形成观光线路,游客驾车抵达停车场后,可乘坐旅游观光车沿线欣赏美景,也可步行穿村过寨,体验独样美景。涉及景区游览路线4条。一是滇红第一村深度游,路线为: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游客服务中心——山李子园——安石茶文化展示中心——樱花谷——大浪坝水库生态休闲园——桂花树森林公园——古茶园——春櫆园——大路外红脆李园——凤庆县滇红第一村茶文化体验中心——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游客服务中心。二是滇红第一村精品游,路线为: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游客服务中心——户外烧烤露营区——安石村茶花合作社茶花品种展示区——茶花精品园——凤庆县安石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是滇红第一村游览车观光游,路线为: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游客服务中心——山李子园——凤庆县滇红第一村茶文化体验中心——大路外红脆李园——春櫆园。四是滇红第一村亲子游,路线为: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游客服务中心——山李子园——安石茶文化展示中心——春櫆园——大浪坝水库生态休闲园——滇红第一村游乐园。

近年来,景区进行了滇红第一村招待所(半山酒店)、滇红茶活态博物馆、木屋酒店、科技馆、体验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完成了从茶叶的单纯种植和生产到文化、旅游、科研、体验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的转变。这里作为“世界滇红之乡”的“中国滇红第一村”能观高山云海、能看云海日出、感受滇红茶制作体验、游茶山、品滇红茶、吃茶餐,是凤庆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和“康养小城”的品牌主体。

凤庆县勐佑镇中和村

中和村位于勐佑镇东部,东与凤山镇安石村毗邻,西与勐佑镇鱼塘村相连,是勐佑镇离凤城最近的一个村,是勐佑镇的入镇门户。中和村旧称中和铺,原是中原进入凤庆的重要关口驿道,是古时南茶马古道——顺宁道的必经之地。全村国土面积为2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90米,年平均气温13℃。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887户,户籍人口3646人,辖荒山、和尚庄、大路边和仕觉山4个自然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老云保公路、凤习二级公路、天猴高速、凤庆通用机场等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勐佑镇坚持党建引领,厚植资源优势,以“ 一朵荞花”为引子,在中和村以“133”模式成功打造出集农作物种植、旅游观光、农特产品展销、音乐文化展演、美食品鉴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的“云上花海一心灵氧吧”生态旅游景区,探索望山见水、乡愁可寄的特色乡村旅游。

随着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和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一 朵荞花”为引子,激活“中和铺”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元素,把“云上花海”打造的目标定位为“集产业发展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土文化特色村为一体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2022年, “云上花海”成功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2023年, “云上花海”成功入选《旅游可持续升级带动乡村减贫致富——中山大学定点帮扶的“凤庆计划”案例》荣获“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 最佳减贫案例,并将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

勐佑镇中和村把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集农作物种植、旅游观光、农特产品展销、音乐文化展演、美食品鉴为一体,积极探索农旅、文旅、红旅、体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赏荞麦花开,体验生态健康荞产品,品尝荞麦养生餐,感受花海民宿,冬季观云海,晴天观日出、日落,探索望山见水、乡愁可寄的特色乡村旅游。主力营销独具特色的荞麦文化体验等服务产品,开发机场观景、骑马观花等旅游项目,实现卖空气、卖风景、卖产品多点盈利,打造了“云上花海”乡村旅游品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勐佑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之路。

耿马县孟定镇遮哈社区

遮哈社区位于孟定镇东部,距孟定镇政府驻地7.1公里,距耿马县78公里。全社区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遮哈社区2021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其中芒团自然村2014年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芒团纸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1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遮哈社区居民以傣族为主,下辖15个自然居民村寨18个居民小组,共有农户1474户,人口6910人,有劳动力3804人。设有1个党总支,6个下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2人。主要产业是以蔬菜、瓜果、橡胶产业为主导产业,造纸、旅游村等,形成“一村一品”。截至2023年9月,居民收入220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00元。其中:旅游经济收入16.8万元,接待人次0.84万人。

遮哈社区充分调动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乡村振兴,结合区位、自然和人文优势,做实做精遮哈社区旅游发展规划,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区、绿色生态产业与体验区、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完善遮哈社区绿美旅游发展规划,打造芒团—洞景佛寺—弄棒—南汀画院旅游环线,全力推动遮哈社区旅游产业来撬动全社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旅游定位。

紧紧抓住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大滇西旅游环线和绿美建设的机遇,按“一项一策”的原则,以提升景区游客游览观光体验为目标,通过裸露地补绿、闲置地覆绿、见缝插绿、增加立体绿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景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景观色彩。通过“傣族”风情、“东南亚”风情、“芒团纸艺小镇”等特色主题打造,吸引周边游客,拉动消费,提升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旅游发展带动餐饮民宿经营主体、农特产品交易主体等。

结合遮哈社区景区资源,大力发展集食、宿、游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绿色生态产业与体验区、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区旅游产业,进一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抓实党建“六个规范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旅游开发,成立遮哈社区旅游党支部,以“党员经营户”为标识,着力提升旅游行业从业道德和标准,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行业,彰显以党建带旅游发展新活力,发展租赁经营型集体经济。在守住生态红线原则的底线上,结合农林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推进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

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

班洪村班坝自然村是省级文明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旅游名村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品牌村,国土面积6.2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42户200人。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的牵引带动,班坝自然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开展“七改三清”行动,擦亮村庄形象。着手整治“两违两污”,围绕“屋子、院子、寨子”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行动,扮靓村庄形象,实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真正把村庄建设成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把“好风景”变“好钱景”,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滚河国家森林公园”四个“国字头”的深刻内涵,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成功创建班洪“葫芦王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以班洪班坝自然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班洪大寨自然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让好资源变成好“钱”景,带动农民吃上“旅游饭”,打造了乡村振兴“班洪样板”。

依托班坝自然村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区位优势,保持了村庄和自然风貌的原生性,紧紧围绕旅游“八大要素”,全面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按照“乡级平台公司+村党组织+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1135分配机制”,确保公司、村集体、农户共同受益。

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

允俸村委会位于临沧市双江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沙河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19亩,其中水田3349亩、旱地7970亩,人均耕地2.7亩。全村辖1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153户4318人,是一个以傣族、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辖区内的景亢自然村先后获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临沧市十大优美村寨”。

允俸村委会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闯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21年纳入《云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经济运行监测管理系统》进行常态化管理,于每月底进行填报同比去年的旅游人数、收入等。允俸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探索实践案例《村景一体化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入选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广的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之一。

“三股力量”注入新动能,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把外出青年吸引回来,把当地群众动员起来,把政策项目聚集起来,集中精力打造“ 一村一品”,让乡村旅游发展更富活力。一是用好返乡人员力量。傣族姑娘艾拉早年在昆明从事餐饮及食品加工行业,创立了“小卜少”品牌,事业红火,在村组干部动员下,回乡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于2021年建成集歌舞表演、傣族文化餐饮于一体的“小卜少故里”傣族体验馆,带动20位本地群众就业,成为了双江新兴的网红点、打卡地。二是聚集当地群众力量。充分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发展、自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三项机制”增添新活力,强化乡村旅游发展保障。坚持把机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利益联结、学习培训等机制,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允俸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作为多元民族文化这一优势资源,激活“民族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元素,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花卉、特色水果等,发展“多元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2022年以来,允俸村接待游客16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0.89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1.5万元。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汤雁玲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