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塔蓝鹰纸业有限公司作为红河州产改试点企业,始终坚持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引领,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打好“思想引领牌”,夯实产改基础。公司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强化政治思想引领放在产改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公司集中组织学、产业工人自学、实地领悟学习等方式,持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教育,组织优秀产业工人、党员干部前往扎西干部学院、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活动2次,在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笃行实干建新功”的精神力量。2023年,发展机关、车间一线产业工人党员6名,1名车间一线产业工人晋升为中层管理干部。
打好“平台搭建牌”,激励建功立业。围绕公司产业发展,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产业工人技术攻关、“五小”创新、“名师带高徒”等举措,深入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活动。2023年,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3次,共138人次参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公司QC课题《提高满叶纹纸的合格率》分别荣获云南中烟、合和集团及云南省质量协会三等奖、一等奖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节约生产资金106万元,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打好“素质提升牌”,精准充电赋能。公司努力探索构建产业工人技能体系,逐步强化人才培养,做好技能人才的“选、用、育、留”等工作,强化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拓宽产业工人学习培训渠道。2023年,组织开展内部培训30余次,外部培训40余次,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管理素质及技能技术水平;积极开展职称申报工作,全年通过职称评审5人,其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1人,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素质。
打好“典型选树牌”,强化地位提高。公司紧紧围绕“抓效益,创信誉”主线,深入推进产业工人技能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体系,创建了一大批注重精神传承、团队协作高效、聚焦人才培养、创新业绩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助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五一”劳动节,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学彬荣获“红河州劳动模范”称号;机电维护中心副主任闫国涛被评为红河州“产业强州”先进个人,更好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以鲁红昌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织与云南中烟技术中心联合申报的科技项目《靶向赋能卷烟纸工艺技术及应用》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打好“维权服务牌”,落实权益保障。公司始终坚持依法依规,采取多举措,维护保障好员工权益。为进一步减轻职工因工作受到意外伤害时个人承担的费用,为在岗产业工人购买雇主责任险;企业工会积极参与安全事故调查11人次,积极主动协同产业工人家属,督促人力资源部为在岗因病去世的2名产业工人完成了工伤认定申报工作,切实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工作中见行动、见成效。
打好“社会责任牌”,助力乡村振兴。为持续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公司党委领导贯彻落实帮扶责任,下赴挂联点开展实地调研帮扶工作3次,拨付乡村振兴扶持专项资金35万元;进一步落实消费帮扶举措,通过“832”平台采购产业工人节日慰问品价值总计18万元,向元阳县黄草岭乡采购“小花糯”玉米6万元。
文旅头条通讯员 蒋涛 康斌 文
云南红塔蓝鹰纸业有限公司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李娇蓉
审核 华芳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