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是第9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昆明市盘龙区财大附中校长王学先带领300余名优秀师生代表,参加了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科普教育基金和盘龙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逐梦星汉 探索苍穹——2024年中国航天日云南昆明航天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我国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于登云院士所作的《嫦娥探月工程成就与展望》航天科普讲座。
于登云院士从为什么开展月球探测、世界月球探测的发展、嫦娥探月工程创新成就和嫦娥探月工程未来展望四个角度,用最通俗的话语给现场听众讲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及探月工程的进展。“600年前我们放弃了海洋,留下了耻辱。今天必须守正创新,不能再失去月球和太空!”,于登云院士的感叹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奔向星辰大海”的种子。
互动提问环节,学生李浩、孙麒名还有张钰等争取到了难得的提问机会,向于院士提出了“嫦娥探测器收集了什么样本?”“探月工程如何实现月面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是否使用了AI技术?”和“探测器如何在月夜利用同位素温差发电?”等问题,于登云院士对同学们勤学好问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回答。求知、求真、求精的精神在现场默默流淌。
当日,杨策、田芳榕两位同学接受了昆明电视台的采访,他们提到“其实自己从小也有一个航天梦,要用努力浇灌梦想,也许未来自己可以‘上天’”。
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更领悟到了科学家精神的伟大。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以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探索自己的道路,探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 财大附中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