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楚雄彝绣非遗特展亮相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中国馆展出了以彝族叙事史诗《梅葛》《查姆》为素材来源、由30余名绣娘用时1年多精心刺绣的楚雄彝绣长卷《开物》,以及“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文创精品60余件,向世界展示了楚雄彝绣的独特魅力。
(楚雄彝绣非遗特展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楚雄彝绣非遗特展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楚雄彝绣亮相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是继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后,再次在世界时尚舞台展示其传统生态之美。今年9月,楚雄彝绣还将在中欧文明交流互鉴(云南)系列海外活动之巴黎时装周·中国云南楚雄非遗服饰巴黎时装展上亮相。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
作为深植民间的一项古老技艺
楚雄彝绣实现了从深山走向世界
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
再到“指尖产业”的转变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她们和着真挚浓烈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把落枝的喜鹊、绽放的山花、飞舞的蝴蝶……绣在布上、缝在衣上。
(时装周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楚雄州发挥楚雄彝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优势,深挖彝绣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千方百计拓宽农村绣娘增收渠道,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让千年非遗书写“指尖新的传奇”,谱写和美共生新篇章。据悉,楚雄州通过变资源为经济、建园区促发展、以开放拓市场,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积极构建“宣传部门拓市场、宣传委员当点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绣坊”的工作落实机制。
2023年,彝绣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5.7万名绣娘人均年收入2至4万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楚雄州规上文化企业达43家,其中彝绣企业13家,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目前,楚雄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513个;命名首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彝绣工作站13个;成立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全州每年培训绣娘1万余人次。
(绣娘展示彝绣作品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去年12月底,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成功举办,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的平台,来自7个国家和省外6个州(市)及云南16个州(市)的24支代表队、1100余套服装服饰,面向群众举办了39场专场发布,促成32个项目达成合作,签约总金额164.77亿元。活动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等60余家境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全网曝光量15.5亿次,打造了文化传播新样板,生动而具体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深刻内涵。
(楚雄彝绣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小小绣花针,传承千年非遗美,绣出幸福好生活。从千年走到今天,从深山走向都市,从乡村小舞台走到国际时尚之都,楚雄彝绣自信从容地迈出了走向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时尚化的坚实步履,尽显民族服饰国际化的无限潜力和巨大市场空间。
来源 云南发布
责编 杨金敏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