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公示!楚雄这4家景区拟成为全省标杆典型

日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关于2023年度绿美景区标杆典型推荐名单的公示》

楚雄州4家景区榜上有名

一起来看看吧~

元谋人世界公园景区

元谋人世界公园位于元谋县城西部凤凰山上,整个景区依托优质温泉资源和“元谋人”历史文化背景资源,建成了以温泉、水景、广场、吊桥、滑道、景观照明、音乐喷泉、文化雕塑、山体为一体的景区生态景观,绿化面积1276亩,水域面积8.5亩。绿美景区行动开展以来,景区累计投入资金560万元,种植景区6号道路两旁600多株小月榕;种植1680平方米绿篱,美化主干道沿线;在新建的文化园内,种植2000余株牡丹盆栽,增添景区观赏性。

(贾翔 摄)

同时,根据土质、气候等情况,不断更新树种、改良土壤,主要以黄连翘、三角梅、高山榕、小叶榕、垂枝榕、凤凰木等比较适应的树种为主,约6属168种植物。2023年完成元谋人文化园入口广场、元谋人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完成绿化建设面积24523平方米,种植乔木1257株、灌木135000株,完成绿化总投资380万元。截至目前,景区绿化总面积为849816m²,专职绿化人员18人,构建了与景区“元谋人”文化主题相契合的悠远、静谧的绿美景区环境。

(贾翔 摄)

光禄古镇景区

姚安县光禄古镇,是滇中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厚重、布局规模最为宏大的历史文化名镇。2023年,姚安县高度重视光禄古镇开发,着力提升景区品质。整合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姚安段)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216.1万元,绿化长征文化公园广场、东关城门楼广场及长征文化纪念馆周边,合计绿化面积5900m²,种植乔木280株、灌木250株、竹类植物220m²、花卉及地被植物6540m²,修建花池、配套绿化灌溉水管等相应设施。

(何新闻 摄)

整合光禄古镇历史文化名镇项目地方专债资金420万元,进行东关停车场、东关至饮光石箐道路、小荷塘至龙华寺道路、小荷塘至高府林苑、网球场至龙华寺道路绿化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合计绿化面积5650m²,种植乔木740株、灌木150株、竹类植物750m²、花卉及地被植物6500m²。

(何新闻 摄)

整合国家储备林光禄森林小镇项目资金795.64万元,对光禄古镇面山更换树种、增绿补绿800亩,栽植美国红枫1923株、云南樱花5193株、红枫2864株,并配套给水浇灌系统。整合玫瑰小镇改造项目政府和企业投资490万元,新建景观小品和绿化种植,种植玫瑰花卉约1000株、绿篱等绿化植物约15000m²、绿化爬藤造型及小品15组。

(贾翔 摄)

方山景区

永仁方山景区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素有“天然氧吧、避暑天堂、佛教名山、诸葛胜地”之美誉。绿美景区行动开展以来,景区以“阳光永仁·绿荫方山”为主题进行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围绕方山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核心资源,打造郁金香花海、月季主题园、烽火台景观提升等绿化美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绿化美化资金近3000万元。其中,投资1400万元建设郁金香花海主题园,种植各类品种的郁金香30余万株,构建了郁金香花海景观。投资1000万元建设月季花海主题园,种植10余种月季品类植物及多品类花木,构建了月季花园景观。

(何新闻 摄)

在旅游设施建设提升中,充分考虑绿化美化配置,积极构建与景观相融的绿美环境。在方山宾馆提升改造项目中,种植草坪6000平方米、一乔植物1000余株、二乔植物500余株,同时种植多种地被植物,构建多层合一的绿美景观。在烽火台绿化美化项目中,坚持“去繁就简”原则,投资100万元种植地被植物,打造节点小品景观,累计完成绿化美化面积1.35万平方米。景区道路沿线区域投资100万,种植各类花木2500余株,提升景区沿路景观,丰富游客视觉观感。

(永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世界恐龙谷景区

世界恐龙谷景区按照“一核三区”的布局进行建设,各类建设项目远离重点保护植物群落和珍稀植物分布区。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地处风化岩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等不利因素,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开展绿化美化,持续进行土壤改良、林木栽种,将建设前绿化率不足30%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为广大游客带来了高品质的游览体验。

(贾翔 摄)

绿美景区行动开展以来,景区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新建大棚苗圃,育苗9种4200株幼苗;移栽400多株小叶榕,用来更换停车场长势不好的杜英;移栽8000多株金竹,美化主干道沿线;播种草坪8500多平方米,完成水库坝埂及边坡治理。同时,根据土质、气候等情况,不断更新树种、改良土壤,主要以榕树、海藻、桂花、香樟、黄连木和竹类等比较适应的树种为主,约5属135种植物。截至目前,景区绿化总面积为220463.55m²,专职绿化人员15人,构建了与景区自然遗产主题相契合的悠远、静谧的绿美景区环境。

(何新闻 摄)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责编 代汪媛

校对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