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和平镇:多彩课程“韵动”校园 民族文化浸润万家

楚雄州禄丰市和平镇深入挖掘民族非物质文化特色,创新传统精粹,让传统民族舞蹈、乐器回归校园,引导青少年自觉做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进而推动优秀民族文化浸润万家。

下课铃声响起,只见和平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跑出教室,在欢快的旋律中翩翩起舞。“芦笙舞”、“彝族左脚舞”……别出心裁的舞蹈编排,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边,非遗传承人龙崇钦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解芦笙制作和吹奏技巧:“你们看,芦笙制作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这小块黄铜片,笙管高音取决于它的厚薄,正确的吹奏手势得这么握……”随后的芦笙舞表演节目上,老师们更是用独特的曲调和舞步激发着大家对传统芦笙文化的兴趣。而这些都只是和平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冰山一角。

据悉,和平镇有小学2所,下辖完小11所,1所中心幼儿园,有在校学生120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0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04%。为探索和实践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有效路径,和平镇充分挖掘自身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传承纳入校园文体教育“课程表”。“我校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固定开展训练、每天大课间活动积极演练,每学期开展1次汇报展示,让孩子们在优美的舞蹈中得到锻炼,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茁壮成长。”和平镇和平小学校长高志佐说。

为提升活动质量,丰富活动项目,各学校以 “学生需要、学生喜欢”为立足点,把课堂教学和优秀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各校共整合117位专任辅导员、9名非遗传承人,通过“讲+演+带”的方式,开展了彝族左脚舞、弟子规诵读、芦笙舞、踩高跷、打陀螺等20余个活动项目。并把活动向下辖完小辐射,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德育目标。“我是傈僳族的,这几天老师在教如何吹奏我们傈僳族独有的乐器——葫芦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民族乐器文化传承下去!”平掌完小学生张文琪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和平镇将进一步加强优秀文化弘扬力度,不仅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涵养精气神,更要依托校园教育平台,带动每一个家庭,培育文明家风、繁荣乡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禄丰市委宣传部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