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这座诗人笔下的滇中小城,既有大自然赋予的漫山野菌,又有千年沉淀的彝家风情,还有茶马古道沿途留下的镇南“马帮菜”“沙桥三绝”“雨露土八碗”……
从晨光中的一碗稀豆粉,到夜晚灯火阑珊处的烧豆腐、烤肉串;从繁琐快乐的彝家“拦门酒”到一个“平实无奇”的烤洋芋、烤青头菌……总有一道南华美食,在舌尖上、在乡愁里无尽地蔓延!
南华人早上吃啥子
在德茂菌宝庄园的栀子花香和鸟鸣中醒来,信手摘颗杨梅,去赶个早集,顺便吃个早餐。
“卖甜白酒!打豆花、凉粉凉虾、锅巴凉粉……”“叮——叮——叮,叮叮糖……”在熟悉的乡音吆喝中穿街走巷,“无花果”“酸多依”、黏菜粑粑、大白花;“香喷头”“鬼见愁”;红葱、白葱、大鸡枞……各种你没见过、没吃过的,都可在早市上买到。
穿过儿时记忆中的街巷,拐个街角就到了50年老店——镇南豌豆粉。熟悉的栗碳火、梦中的黄、白粉,儿时的“小粑粑”,还是那几种佐料:细芫荽、油辣椒、椿籽粉、花椒油、卤腐水……
在南华,很多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看着早点铺熙攘的人群,和熟人聊着天,吃一碗稀豆粉,然后一脸惬意地离去!
在南华——乡愁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稀豆粉,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而言,回家了,一定要来碗正宗稀豆粉!
稀豆粉最早出现在明朝洪武年间,来南华“蛮夷之地”屯田戍边的中原人传入,用豌豆磨粉滤制成美食,色泽金黄,口感细腻,吃法多样。
稀豆粉可冷吃、热吃、油煎,也可“双拼、三拼”,还可拌“小粑粑”、油条、米线。
镇南豌豆粉作为南华有名小吃之一,备受无数食客和游子喜爱,看似普通,三日不吃必发慌!
南华人中午吃啥子
中午哪里吃正好?沙桥三绝!还可一睹凤山湖“风姿”。
凤山湖原名毛板桥水库,因盛产生态鱼而得名,风和日丽时,泛舟凤山湖,水波滟潋,远峰叠翠,近水如烟,好一幅人间仙境图!
一首七绝《沙桥》云:“沙桥古驿乱山崦,小憩征车打午尖;嫩煮鱼羹餐豆饭,香生馋口梦回甜。”
沙桥酸菜鱼——凤山湖生态鱼加入酸菜、辣椒、花椒、葱花等调料烹饪而成,鱼肉鲜而不腥,嫩而不碎,食之酸辣回甜,甚是美味。
臭豆腐——精选黄豆和山泉磨制并用石膏浆点化,豆香浓郁,发酵而成“霉豆腐”油炸后香气扑鼻,品相诱人、配上特制蘸料入口,外酥里嫩,越臭越好吃,令人又怕又爱,念念不忘!
千张肉——精心烹制的五花肉码得齐整反扣盘上,色泽鲜亮,肉香和着腌菜香,薄薄的肉片吃起来肥而不腻、酸甜可口。千张肉裹酸腌菜放进金黄的窝窝头里,就成了南华人独特的“肉夹馍”!
在沙桥街头,随意拐进哪间犄角旮旯小店,总能买到酸菜鱼!勤劳聪慧的沙桥人把“靠水吃水”发挥到了“极致”……
走出云南,忆南华;走进南华,念沙桥。可见沙桥美食在南华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南华人而言,“沙桥三绝”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仪式。
南华人下午吃啥子
夕阳西下,得来个大餐——彝山菌宴野生菌火锅安排上,才不负这头顶烈日东奔西跑的一天!
彝山菌宴源自清末民初镇南马店的“马帮菌子菜、马帮羊汤锅”,其祖上为马帮菜创始人,如今已是四代传承。
野生菌火锅用料极其讲究,精选散养乌骨鸡、马街土鸡、五顶山土鹅,加桂花井的水小火慢炖,待汤底熟透,土鸡(鹅)带嚼劲时,下青头菌、牛肝菌或喜欢菌子若干,大火煮30分钟即可食用。
一勺菌汤入口,从舌尖温暖到胃,浓郁菌香从鼻孔冒出,仿佛成了“菌人”!
南华人晚上吃啥子
夜已深,言未尽。约上三五好友,来点南华小灶酒、小烤串、烤洋芋、烤青头菌……时光里蘑菇街、锦绣城小吃街、一途鹅文化旅游两旗海生态景区、灵官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德茂菌宝庄园……这些地方“五花八门”的小烤串,定能“抚慰”你“孤独”的胃!
其实,南华的烟火气不止于此!
时已至,兴未艾!还有心心念念的雨露“土八碗”、雨露正月初八“灯会”、雨露洒披武的“菌窝子”……
这么美好的日子,居然连漫山的野生菌都没来得及去找。带着古老的传说而来——“找菌子若碰到上山的小松鼠就会交‘好运’!”
南华,就是这么令人欲罢不休!
文旅头条通讯员 黄宝玉 文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文旅头条、南华县委宣传部、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蔡波、张永强供图
责编 康莞悦
校对 徐俊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