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味道丨江川鲊膜肉:做在年时 吃在平时

在玉溪江川,年前做鲊膜肉已经是家喻户晓,勤劳质朴的江川人民深谙农耕文化的季节性与周期性把握,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饮食文化,为什么选择在年前做鲊膜肉而不是在平时,江川人民做鲊膜肉有“三诀”。

时字诀。冬天,气温温差大,有利于食物的保存和储藏,选择在冬天做鲊膜肉,纯天然的物理“降温”为鲊膜肉冷却凝固提供了充分的气候条件,制作鲊膜肉需高温大火熬煮,待锅中的肉软、耙后再取出冷却,煮熟的肉需冷却才能装罐,速热速冷的冷却方式为鲊膜肉细腻和劲道的肉感加分。

料字诀。在江川农村里村民们年前有杀猪、吃杀猪饭的习惯,圈养了一年的年猪,肉质紧实,是做鲊膜肉的好料,彼时会召集亲戚朋友,杀猪宰鱼,一桌菜肴,宾朋满座。江川人民节俭好客、勤俭持家,吃不完的猪肉,人们就用来做鲊膜肉,将肉存起来避免浪费,等到夏天农忙时再取出来食用,简单快捷的鲊膜肉给辛勤耕耘的人们带来慰藉。对于江川人来说,夏天农忙时,鲊膜肉是“开胃菜”;有朋自远方来时,它是“特色菜”。

人字诀。家乡的味道,是回家的路标。年前,八方游子都会回归故里,过年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也是烟火气最旺的时候,你弄萝卜丝,我切猪肉块,你磨鲊面,我添柴火。鲊膜肉好吃,但程序多且复杂,分工合作其乐融融。首先是将鲊面磨好备用,鲊面要用自己家的米磨的味道才香,提前将米和八角、草果放入大锅中炒香,再放到磨面机上磨细,面的粗细要严格把握,太粗颗粒感太强会影响肉的口感,太细鲊膜肉蒸熟后又会起“坨”;其次起锅烧水,将肉切块,放入锅中熬煮,同时放入红糖、辣椒面、盐巴,让猪肉与调料相互浸润,让佐料的香气融入猪肉中,盐巴的量要适度,太多会咸,太少肉会酸,待猪肉耙软适度后起锅;最后趁煮好的猪肉还热乎将原先备用的鲊面撒在猪肉上,裹拌均匀,放置冷却,待冷却后装进咸菜罐里静待美味,吃的时候从咸菜罐里拿出来切片再蒸熟即可食用。

时间佳酿,美味人间。鲊膜肉承载的是家人团聚的一片诚心和等待美味的一份耐心。眼下进入盛夏,湿热的气候正是开启尘封美味之罐的绝佳时机,经过5—6个月沉淀的鲊膜肉被赋予了略酸的口感,解腻还解馋,悦目更抚心,一口酸香,满嘴乡愁,做在年时,吃在平时,夏天江川鲊膜肉正当吃。

文旅头条通讯员 普梦媛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