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央视CCTV-1《新闻30分》栏目,头条播出系列报道《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云南楚雄:专属对接社区解决招工就业“两头难”》,聚焦永仁“幸福里”社区就地就近就业和夕阳社区养老服务。
央视CCTV-13、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影音同步播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在云南楚雄永仁县,当地针对林果生产企业用工短缺,同时周边村镇务工人员又没活干的尴尬局面,打造了两头对接的务工人员专属社区,这个举措缓解了当地招工、就业两头难的矛盾。
每天早上7点不到,位于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的“幸福里”社区就热闹起来。从附近村庄赶来的,还有住在社区宿舍的务工者们,在院子里集合排队,准备接单干活。
永仁县“幸福里”社区工作人员 沙丽芬:企业前一天下午就会跟我们对接,干些什么活,需要多少人跟我们对接,第二天我们就派多少人给他,在什么地方集合。
永仁县是林果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达53.6万亩,近年来全县逐步发展出了1143家林果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阶段性、季节性的招工难题就出现了,赶上用人旺季,每天的用工缺口约在2000人。永仁县人社部门开展调研后发现,缺人不是因为没人,而是招工者和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出现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尴尬局面。对此,永仁县决定整合资源,由县国投公司联合社会劳务派遣公司共同组建“幸福里”用工服务平台,架起招工和就业的桥梁。
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熊兴华:在组织好用工企业的用工需求的同时,也组织好我们就业群众的一个就业意愿,既服务企业又服务于我们的群众,让他们双方都搭上线。
搭上线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随着平台建立,永仁县又成立工作专班,由人社部门牵头,协调财政、教育、民政等部门,将闲置的校舍、敬老院、办公楼等国有资产,改造提升为务工人员专属的“幸福里”社区。社区有食堂,宿舍配套卫生间、洗澡室、洗衣房等,免费提供吃住一体的配套设施,还为务工者统一购买工伤保险,并开办农民大讲堂,组织各种培训。
永仁县某林果企业人事行政部部长 刘李斌:帮忙做一些教育和培训,我们工人来到地里面就能干活。其实这一系列的改革,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
永仁县“幸福里”社区务工人员 李红泽:离家也近,有啥事一下能回去,也能照顾家里老人。
楚雄州永仁县“幸福里”社区务工人员 陈达芬:吃得好,住得好,还安排我们做活,开心,幸福。
企业稳定用工、群众稳定就业、产业稳步发展。截至目前,永仁县已经建成5个这样的“幸福里”社区,共吸纳务工人员4700多人,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27.8万人次,发放工资4088万元。
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崇毅: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幸福里”社区建设,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也要继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深化改革不停步,结合实践谋落实。依托“幸福里”社区,楚雄州永仁县把下一步的探索和改革方向聚焦到农村居家养老,开展上门服务。提供服务的人员就是“幸福里”社区的务工人员,他们通过业务培训后,在农闲时为周边村镇的老人提供洗头、洗澡、理发等养老服务。通过“家庭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慈善捐一点”的方式,既让务工人员增加收入,又解决当地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
如今,楚雄州永仁县“幸福里·夕阳社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在全县推广,目前由社区务工人员提供的服务已进行1200多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许伊欣 王楚云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