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生态日云南省主场活动在翠湖公园举办

8月15日,2024全国生态日云南省主场活动在昆明市翠湖公园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活动现场,多层次、多角度、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刘娅娟 摄)

生态优先 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绿色发展质效全面提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35万平方公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绿色能源跃升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十四五”国家对云南节能目标中期评估结果为A等次。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打好10大标志性战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多年稳定在98%左右,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泸沽湖(云南部分)、赤水河(云南段)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风险管控处置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全面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居全国二、三、四位,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第3位。成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突破。制定或修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4部,累计完成建设、保护、治理、管控、执法、责任、产权、补偿等8类制度共160余项改革任务。完成九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积极推进4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成功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总数居全国第12位、西南第2位。

(段雯婕 摄)

绿色为底 推动“交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活动现场,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云南省“十四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外,还发布了云南省碳足迹核算重点产品目录清单。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云南省教育厅发布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绿美交通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强化标准引领助推生态环境保护》,云南省林业草原局发布云南省林草生态保护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发布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段雯婕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纽带串联作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协同绿美景区、绿美乡村、绿美园区等领域,突出地域特点、自然和人文景观,建设“设施美、绿化美、路域美”的项目。“怒江美丽公路”和“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两项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近期又会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申报5个具有一定创新性、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精品旅游公路项目,分别为:国之大道G219精品旅游线路—怒江美丽公路;大滇西旅游环线—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滇南茶马古道—普洱磨黑至那柯里旅游公路;滇西第一驿站—云南读书铺服务区;滇西云端上的工程—龙江特大桥旅游特色桥梁。引领“交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的交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

(刘娅娟 摄)

活动还组织参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翠湖公园共同打造的生态文明展厅。

(刘娅娟 摄)

(刘娅娟 摄)

在活动现场,市民们还可以通过现场集章打卡、线上活动答题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活动当中,深刻了解生态环保知识。

(刘娅娟 摄)

(刘娅娟 摄)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实习生 段雯婕 文

责编 刘娅娟 实习生 段雯婕

校对 杨奥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