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
自然之色,渐染金黄
处暑时节,自然界的色彩开始悄悄变化。树叶由翠绿转为淡黄,稻田里泛起了金色的波浪,那是秋天独有的丰收预兆。漫步在林间小道,脚下是落叶铺就的金色地毯,耳边是偶尔传来的虫鸣与远处农人的笑语,每一处都是大自然最质朴的诗篇。
处暑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人体也需顺应自然变化调整养生策略。此时宜“润燥、清热、养阴”,可多食用银耳、百合、莲子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抵御即将到来的秋风凉意。记得早晚添衣,避免贪凉,让身体与季节和谐共生。
文化拾趣,处暑习俗
处暑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节点
也是民间传统文化中富有意义的时节
在南方,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
而在一些地方
还有放河灯、开渔节等活动
寄托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打歌”
是云南群众最常见且
最喜欢的文娱活动形式之一
“打歌”
又称“踏歌”“跳歌”
“打歌”这种群众性娱乐方式
在临沧村村寨寨
角角落落无处不在
都说临沧人的浪漫是
张嘴就能唱 迈腿就能跳
不需要多么豪华的舞台
打歌人站在人群中心
人们一圈一圈地围着
旋转边歌边舞
尽情舒展内心的喜怒哀乐
谈起歌舞
临沧在这方面可大有讲头
毕竟这片土地上
世代生息繁衍着23个少数民族
众所周知
少数民族的歌舞技能
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临沧的“打歌文化”也是非一般的浓厚
在各视频平台搜索“云南打歌”
必定会出现临沧的身影
在众多历史及人文条件的加持下
形态各异的歌舞文化
在这片土地焕发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临沧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吧!
云县
彝族香堂人打歌
传统舞蹈彝族香堂人打歌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布于临沧市云县。彝族香堂人打歌是图腾、祭祀、劳作、狩猎等原始舞蹈的雏形。主要表现形式为拉手(或甩手)、围圈、在伴奏乐器的节拍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也有少部分舞蹈顺时针方向转动),且唱且舞。其舞蹈形态有模拟鸟兽动作的组合,有模拟劳作动作的组合,有反映日常生活状态的组合等。
永德县
俐侎人·葫芦笙舞
传统舞蹈彝族俐侎人葫芦笙舞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布于临沧市永德县龙彝族乡及周边地区。彝族俐侎人葫芦笙舞又叫“打歌俐侎语”“乌尺”。葫芦笙舞有完整的舞蹈仪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容。按性质分为“小歌”和“大歌”两种。
镇康县
阿数瑟
2021年,“阿数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镇康“阿数瑟”来源于现实生活,男女老少都唱,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内容各式各样,曲调丰富多样。大家弹着弦子、吹着芦笙和笛子,围成圈边跳边对唱,对歌的人歌声刚落,其他人就会异口同声和一句“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
“阿数瑟”的打歌音乐,一般有三弦、芦笙、笛子伴奏,一般情况下,伴奏者都是边奏边舞。因此,舞蹈种类上又称为弦子舞,打歌时形成的曲调也叫打歌调。大部分情况之下,女人们和男人们互作“对子”,一人领唱,众人同和,唱词多数为作对子的演唱者即兴发挥创作,可以唱“小曲”可以盘“古本”。
耿马县
傣族·白象舞
马鹿舞
傣族白象舞、马鹿舞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永镇和孟定镇。马鹿舞傣语原名 “恩朵”,“恩” 意为玩耍,“朵”相传是一种形似马鹿的长体、长长角的神秘野兽,”恩朵”即模仿这种野兽跳的舞。
傣族白象舞、马鹿舞是傣族民间用于喜庆祈福场合的拟兽道具舞。每逢泼水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傣族群众都要扎制白象、马鹿道具跳舞,以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沧源县
佤族甩发舞
佤族甩发舞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佤族甩发舞佤语称“稿西尾嘿”,流传在佤族地区女青年中的休闲娱乐舞蹈之一,主要分布于沧源佤族自治县。
佤族甩发舞因佤族姑娘们飞舞的黑发而名扬四海,著称于世,被艺术家们称为“会跳舞的黑头发”。舞者在歌声中舞动双臂,踩起脚,俯仰开阖,甩首顿足,以刚健快捷的脚步为拍,让秀发如云飘散起舞。秀发在空中时而似黑云流瀑飞溅,时而又如翻腾的巨浪,柔中有刚,潇洒健美,给人美的享受。
双江县
拉祜族·葫芦笙舞
拉祜族葫芦笙舞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的地域为双江拉祜族傣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忙糯乡、勐勐镇、大文乡、勐库镇等拉祜村寨等。
拉祜族葫芦笙舞又称为拉祜族“打歌”,流传的套路共有72套,所以民间又叫“拉祜族72路打歌”。
双江县
布朗族·蜂桶鼓舞
布朗族蜂桶鼓舞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流传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和大文乡等的布朗族村寨。
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布朗语:克广)的总称。跳鼓又包含跳蜂桶鼓(克广)、跳象脚鼓(克广紧)、跳甩手巾(习袜帕洁)三个部分,是布朗族传统节日“插花节”上排成单行或双行在寨子所有道路上或在广场上跳的一种人数可多可少的集体舞蹈。舞蹈起源于布朗族创世纪传说和祭祀活动。
在临沧
人们通过歌舞肆意欢乐
汗水和笑容
是快乐最直接的印证
人们用歌舞来表达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更是表达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赞扬
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盼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