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旅玉溪 疗愈之地丨江川研学实践 “燃”动缤纷暑假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近年来,在丰富多彩的暑假中,让孩子们走出家门欣赏旖旎风光、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时代发展脉搏,已成为当下家长为孩子规划的暑期热选。今年暑假,玉溪市江川区不断丰富和优化研学产品,提升服务品质,陶文化、古滇青铜文化借暑期“燃”动了研学圈。

中午时分,九溪镇潘氏龙窑的陶艺体验房里已座无虚席,孩子和家长们在潘氏龙窑负责人潘绍华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用手中的陶泥揉捏出一件件不同形状的陶艺作品,房间里不时传出开心的笑声。

“非常好玩,也很有意义。”一名即将要上四年级的小同学充满兴趣地说,一块普通的泥巴竟然能变成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简直不可思议,她还想多做几个作品。不少孩子还跃跃欲试,纷纷到拉坯机上感受陶泥在手掌中变成千姿百态的过程,体验“慢、静与平衡”的陶艺艺术。

制陶工艺在江川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传统技艺烧制的生活陶制品造型古朴、素雅,品质优良,经久耐用,而潘氏龙窑作为少有的柴火窑,记录着江川陶艺的岁月变迁,更是声名远播,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和体验。

“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单今年就接待了近千人次。之前的时候,我们是按小时计费,后面来的人多了,大家都很喜欢,我们就对收费进行了调整,改成按次收费了。现在体验制陶是每人35元,当天不限时,作品需要烧制,我们再根据作品的大小,每件适当收取10元至30元。”潘绍华介绍说。九溪镇山青树绿,生态资源丰富,蕴藏着得天独厚的陶泥资源,烧制出来的陶产品符合检测标准,深受市场喜爱。这两年,自潘绍华大女儿在江西学习陶瓷工艺开始,潘绍华陆续在陶器制作中添加陶瓷绘画元素,陶器制品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

近日,潘氏龙窑陶器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已成功入选玉溪市第二批市级非遗工坊,潘绍华还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川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滇青铜文明作为江川的骄傲,同样深受研学游群体喜爱。这个暑假里,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除了举办“指尖赏文物·探秘古滇国”活动外,还组织开展了“小小讲解员”研学活动,让小朋友们通过学习讲解姿势、讲解技巧到实战讲解,收获了友谊和自信。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一块素色纱布如何经过折叠、翻卷、捆扎、浸泡染色、蒸煮晒干、拆线漂洗、辗平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实现布里生花的过程,感受到了非遗扎染的文化魅力。

“通过非遗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近距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我们持续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江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洁表示,截至目前,江川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9项,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下一步,江川区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努力打造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持续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情感,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传承江川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丹 夏凤斐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