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廉洁故事:庆安堤碑刻记

黑井古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西北部,地处“万山相与峙,一水送烟溪”的龙川江两侧。沿着蜿蜒流淌的龙川江,来到龙沟河与龙川江的交汇之处,眼前即见一座由红沙条石扣隼拼砌而成的高大堤岸,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防护泥石流的水利工程之一,庆安堤。

庆安堤在当地不仅有着“小长城”美誉,同时还是一座廉洁精神的丰碑。走近庆安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庆安堤碑,上书:“富贵等浮云,为官但求民有济,讴歌留片碣,考工应信职无亏”,横批:“实惠在民”。碑文的寓意是告诉后来人,“荣华富贵最终都会如过眼云烟一般的飘散,一生应该做一些救济百姓的事情”“做人为官最重要的不是被人歌功颂德,而是要清廉正直,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业,对得起这身官服,对得起一方百姓”,其横批寓意也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不谋而合。

这块碑刻2003年6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6月被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不仅见证了黑井人民和泥石流灾害自古以来的斗争史,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价值理念的追求。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黑井曾因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将庆安堤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滚滚洪流自文庙背后倾注而下,肆虐整个锦绣坊,死伤百姓400余人。一时间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时任黑井盐课提举司的江海清迅速组织人手排查灾情,安抚民心,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他深知只有重修庆安堤才能保住一方安宁。于是,他修书上奏朝廷,请求拨款重修庆安堤防洪岸。然而上奏的奏折却迟迟没有回应,他又带头捐款,向当地富商“灶长”借款五千两白银用于修建庆安提,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庆安堤修建完成后,当地乡绅闲人四处散播江海清偷工减料、以修堤为名收受贿赂的谣言,甚至联名上书,诬告江海清贪赃枉法。朝廷听信谣言,不仅没有拨付重修庆安大堤银两,反而罢免了江海清的官职。江海清满腹惆怅,他最忧心的不是自己被罢官,而是担心向百姓借来的庆安大堤修建银钱无法归还。他找到当地借款最多的“灶长”李大臣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就在他卸任不久,朝廷派出钦差大臣,彻查江海清贪污一案。经钦差核实,他在黑井为官期间,做事公道,为官清廉,重修庆安大堤时,也并未偷工减料,中饱私囊。朝廷又重新启用江海清,后官至三品御道员。这就是庆安堤碑刻背后的廉洁故事。

沧桑巨变数百年,古老的庆安堤至今仍在发挥防洪抗涝的重要作用。它是黑井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勤劳敬业、清廉正直的黑井文化凝结,激励后人代代传承崇廉尚洁、明以修身的清廉品德。

来源 禄丰市委宣传部  陈林娇 袁佳琼  李雨霖 文/图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田薇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