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龙川江畔千亩稻浪翻腾。灵官“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走田园、赏稻浪、看秋色、摸稻鱼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幅幅民富、村美、产业强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即将丰收的高原粳稻)
龙川镇作为县城农业大镇,充分利用龙川江沿岸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平坦的土地优势,大力推进“稻香田园·水岸渔香”田园综合体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治理”的形式,实现了产业赋能、治理增色,“农业大镇”迈向“农业强镇”呈现出越发清晰的发展路径。
农业赋能 “金土地”增产又增收
走进灵官社区“稻鱼种养”综合示范基地,广袤的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翻着金浪,田间稻花鱼、鲫鱼欢跳,沁人心脾的稻香随风飘荡,一派丰收的景象胜利在望。
“今年,我们整个龙川江流域高原粳稻良种繁育种植规模为2500亩,其中‘稻鱼综合’种养核心区600亩,通过稻鱼综合种养,实现了一田双收,一田多产。”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王洪斌说。为提高水稻产量,龙川镇还组织“科技助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过程种植技术指导,引进云粳50号、楚粳54号等稻谷品种试验,推广云粳50号进行规模化种植,预计亩产可达到650公斤以上,产值可达650万元左右。
(“智能育秧”基地)
为夯实粮食“压舱石”,龙川镇严格落实“镇、村、企业”三级责任体系,持续推进龙川江沿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采取“农业+”模式,以“党总支牵头、农户土地流转、公司统一规划”的方式盘活流转土地15000余亩,已建成涵盖粮、油、菜的优质产业示范基地10个,其中千亩粮烟协同高产示范片1个,万亩粮油示范片1个。建成优质高原粳稻繁育种基地2500亩、优质有机蔬菜产业基地10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3000万亩,高标准优质粮油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个。完成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1197亩,主要粮食作物示范样板54片。
为破解“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难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节庆+”“旅游+”模式,带动食用菌、荷包豆、肉牛、土鸡、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和农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种田吃粮”向“种田致富”转变。
治理增色 “点亮”和美乡村
“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绿美庭院”“绿美花园’等‘见缝插绿’工程,村居环境全面提升,‘平桥烟柳’景致再现。”灵官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何开伟介绍。
“新厕所建好以后,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大家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村里人都争着上‘红榜’呢!”村民叶大姐感慨地说。
(平桥烟柳景致)
叶大姐提到的“红榜”,其实是逯家屯小组每月开展的乡风文明“一榜两评”评选活动,通过创先争优、树立正向榜样,引导村民们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以村规民约形式建立积分评分奖励机制,年终根据积分高低到社区兑现生活用品。
近年来,龙川镇秉承“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理念,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清一改”“厕所革命和两污治理”等项目,推进老旧院落整治提升、新村聚居点提档升级、传统院落保护、绿美庭院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100%,高标准完成全镇333个小组15925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龙川江沿岸10个村(社区)污水治理示范点打造。提升了绿美乡村建设水平,龙川江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游”新图景。
(龙川江碧波荡漾、垂柳迢迢)
接下来,龙川镇将坚持“点上抓示范、线上调结构、面上抓治理”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龙川江沿岸“稻香田园·水岸鱼香”综合体建设,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扩绿增美,着力唱好“冬种油菜、春山花海、夏栽水稻、秋收鱼米”四季歌,持续擦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底色。
文旅头条通讯员 周文章 文图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