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的深山之中,有一片茶园翠绿、云海翻腾的户外旅居营地——根拉姆拉营地。这里空气清新,每一口呼吸都仿佛能吸进满满的负离子与诗意。更令人沉醉的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土潮”交融的文化盛宴,等待着每一位旅人前来探寻与体验。
根拉姆拉营地不仅是一个远离尘嚣、投身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更是一个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宝库,承载着无数人心中对乡土的深深眷恋与无尽回忆。国庆期间,这里化身为绚烂多彩的文化舞台,举办了多场以弘扬民族文化精髓为主旨的民族文化狂欢活动。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带领人们走进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故事中,非遗项目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游客们在这里亲手触摸到了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如精美的民族服饰制作、古老的陶艺拉坯、细腻的剪纸艺术等,每一项体验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这片营地因此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热点,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营地始终秉持着“以文化为魂,以自然为基”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资源,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探险、亲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营地。营地内建设了乡村博物馆、咖啡馆、手工艺展示馆等文化设施,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手工艺作品。同时,还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地标,如乡村雕塑、文化墙等,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营地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乡村美食等,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此外,营地还构建了文化产业链,包括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根拉姆拉营地成功吸引并留住游客的同时,临沧市并未止步。以此为契机,临沧市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探索出了一条既保护传统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的乡村旅游新路径。
首先,临沧市加大了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力度。对于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遗迹,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导致的文化资源流失。同时,对于传统手工艺,如民族服饰制作、陶艺拉坯、剪纸艺术等,不仅进行了记录和整理,还通过设立传承人制度,鼓励和支持老艺人传授技艺,确保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其次,临沧市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了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在各级学校中,增设了乡村文化课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传统技艺、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对家乡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此外,非遗进校园、手工艺大赛等活动,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文化创新力和传承意识。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临沧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建立乡村旅游数据库、开设线上寻找最美丽的村庄活动、发布乡村旅游攻略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向往临沧的乡村文化,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同时,鼓励和支持当地村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
展望未来,临沧市将继续深化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让“土味”与“潮味”得到完美的交融与升华,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体验。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杨金敏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