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是一个吉祥的名字,字面上透着幸福、美好之意,作为地名,寓意肥沃、富足、美好,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早在1.9亿年前,禄丰就成为中生代霸主恐龙的乐园。800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在禄丰出现,演绎了一段人类远祖的传奇故事。元代,中央王朝设置禄丰县。2021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禄丰县,设立县级禄丰市。全市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辖3乡11镇168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回、傈僳等25个民族,常住人口35.97万人,户籍人口41.98万人。
禄丰市因发现恐龙化石和腊玛古猿化石而蜚声海内外,素有“恐龙之乡、亚洲人类发祥地”的美誉,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的地方。明末忠臣王锡衮、革命烈士张经辰、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朱培德、一代社会学宗师费孝通、实施“移卤就煤”开创云南科技史奇迹的云南盐运使张冲……禄丰英才辈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的第一篇恐龙研究专著《许氏禄丰龙》也是写于禄丰大地上。
禄丰市交通区位优越,自古地处昆明至滇西交通要道“迤西道”上,旧时昆明至大理必经的“九关十八铺”中的五关就在禄丰市境内。今天,禄丰市处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四条铁路”(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广大铁路、广大铁路复线)“四条高速”(昆楚高速、昆楚大复线高速、武易高速、楚广高速)穿境而过,从禄丰市中心出发,驾车1小时可到达省会昆明,乘坐高铁仅需36分钟。
禄丰自然资源富集。有盐、煤、铁、铜、芒硝、石英砂等29种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就了禄丰悠久的工业历史,造就了“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民国时期“移卤就煤”是世界盐业史上的一项创举,是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兼顾的一次成功尝试。禄丰盐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的300年中占全省盐税的一半。盐业的兴旺发达,又促进境内冶铁业、铸造业的发展,至今,禄丰培育出全省最大的民营钢铁制造企业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和全国最大的炮塔式摇臂铣床生产基地禄丰碧城装备制造产业园。
今天,工业仍然是禄丰最亮底色和最大辨识度,云南禄丰产业园区是云南省保留的47个省级开发区,园区内有中国最大的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有全国“独角兽”企业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云南省“百强”非公企业6家。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861户,其中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2.95亿元。
禄丰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腊玛古猿遗址,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地质学会评定的三星级地质文化村大洼村、三星级地质文化镇恐龙山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禄丰世界恐龙谷、金山古镇、黑井古镇,国家3A级景区土官镇乌龙潭,有琅井、炼象关、黑井、板桥、旧县5个中国传统村落,彩云竹溪、一平浪大窝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碧城、金山高锶、石灰坝3处温泉度假村,星宿桥等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传统民族节庆有彝族的彝族年、火把节、六月六情人节,苗族的花山节、赶秋节,傈僳族的阔时节等。禄丰“最美乡愁”乡村旅游带发展初现成效。2023年共接待游客816.6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7.3亿元。今年1-8月,全市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39.0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4.68亿元。
近年来,禄丰市上下干在实处求实效,走在前列勇担当,争创一流提效率,善作善成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彰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禄丰“医疗改革”荣获国务院表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禄丰模式”在全国推广,禄丰“美丽县城”、黑井“特色小镇”成功创建,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县省级技术评估,“全国产粮(油)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禄丰花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多块“国字号”招牌持续打响。获评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等荣誉称号23个。
今天的禄丰市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 禄丰市委宣传部(袁佳琼 徐明迪)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杨奥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