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缀琥珀蜜蜡的编织项链、身穿白族和彝族传统新娘服饰的模特、编有同心结的红绳手链、造型独特的大理甲马版……云南大理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瞿标祥,带着他的“结绣门”非遗作品来到了进博会,他希望让世界“看见”云南非遗。
※ 彝族服饰编织手链成国际时尚新宠 ※
“大理彝族是南诏蒙舍部落的后裔,其服饰蕴含着南诏宫廷风格,每个图案和绣片背后都有故事。”这些年来非遗出海带来的成功,让大理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瞿标祥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深有体会。
“外国顾客很喜欢我们的编织手链。无论是叠戴还是单戴,都能完美融入各种穿搭,成为时尚的点睛之笔。”在这次进博会上,瞿标祥不仅带来了多款精美的编织手链,还特意准备了一本外文宣传册,里面精心收录了众多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的款式。
瞿标祥拿起展台上的手链,“我们会把中国传统纹样融合进去,比如我手中的这串同心手链。同心手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同心结,它象征着心心相印、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景。”瞿标祥指着手链上的细节,耐心地向参观者解释。
中国人有个习惯:本命年戴红绳。如今,外国顾客也喜欢上了红绳装饰,那一根根鲜艳的红绳在他们眼中仿佛有着神秘的东方魔力。在展台上,他们好奇地抚摸着红绳上精致的纹路。有的红绳上编织着寓意吉祥的中国结,有的则串着小巧玲珑的生肖配饰。
短短几天参展时间,中外游客围绕着编织装饰,询问着各种问题,从制作工艺到背后的文化含义,瞿标祥都耐心解答。一时间,这个小小的展示区域充满了跨文化交流的热烈氛围,红绳成为了连接云南非遗与世界的又一条奇妙纽带。
瞿标祥告诉记者:“我们不仅注重外观的美感,更强调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他希望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上这些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手工艺品,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也能让中国顾客看到非遗出海的成功。
通过进博会这个舞台,他也期待能够与更多的国际设计师和品牌合作,共同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更多可能性。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他们成功与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至英国、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 不知名的小山村变成大理乡村文旅新地标 ※
“这套衣服真漂亮,这么复杂的绣工需要绣很久吧?”展台上,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也引来了不少人的驻足拍照。“这是我们彝族的嫁衣。”瞿标祥向参观者介绍着,并讲述“最美嫁衣”的来历。
“在大理彝族有一个传统,只要生了女儿,母亲就会开始为她亲手做一身奢华美丽的彝族嫁衣,从头饰到服饰到鞋子,一针一线都是手工缝制。有时一件嫁衣需要做几年甚至十几年,而这件倾注心血的‘最美嫁衣’寓意深远,包含了整个家族对女儿的祝福。”他说。
作为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非遗传习所的负责人,瞿标祥用心守护并传承着彝族传统文化。坐落在大理市吊草村的非遗传习所,先后培训彝族刺绣绣娘800多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6000多人。
“结绣门”是来自云南大理小山村“吊草村”的非遗工坊,也是小红书公益结对帮扶的“小红书乡村工坊”之一。带头人瞿标祥是“大理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夫人瞿银果是“大理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二人也是大理最早做非遗出海的手艺人。
瞿标祥说,大理彝族服饰和彝族刺绣,是广泛流行在大理彝族村寨的标志性文化,与彝族人生活紧密相关,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瞿标祥夫妇二人注重传承创新,已保护和开发彝族服饰100多套,以传统的彝族新娘服饰为蓝本,设计开发了100多套“云岭最美嫁衣”系列服饰,还有彝族结绳手链1000多款,售往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每年,结绣门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万人,让吊草村从不知名的小山村变成大理乡村文旅新地标。
据了解,小红书公益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为结绣门链接平台上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设计师和达人、链接市场合作机会、链接中国国际时装周和海外活动,还提供账号运营和流量扶持,对老手艺的产品创新设计和宣传推广提供持续帮扶。
在小红书展台上,记者见到了本次的策展人菜菜。她说:“透过非遗技艺和非遗商品,大家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云南民族文化,比如甲马体验。”甲马又称“纸马”,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在大理,甲马制作成为了现代人与古老文化对话的一种方式,许多游客慕名来到喜洲古镇的匠志集甲马版画艺术馆,亲手雕刻、拓印甲马。甲马艺术馆馆长张仁华,是大理白族甲马制作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把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200多个甲马版式增加到600多个。
菜菜观察到,甲马版画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在任何展示场合都能吸引长长的队伍。“观众们总是充满好奇地询问:这些图案代表着什么?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身上穿戴的服饰又蕴含着何种寓意?人们通过非遗技艺和商品,实际上渴望深入了解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菜菜说,这一发现无疑为非遗的传播与推广开辟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为策展人,菜菜就像是非遗传承人走向世界的桥梁。她说,目前正在探索的“公益+商业+平台”的模式,也能够让云南非遗市场化的路子走得更远。在菜菜看来,传承非遗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通过现场参与并在小红书发布“大理非遗上进博”的关键词,让更多人看到瞿标祥和他的彝族刺绣。
据了解,小红书公益在乡村振兴方面,推出了“乡村漫游”公益项目,从在浙江安吉打造乡村露营基地“小杭坑”,到今年计划在未来三年与百个欠发达县域乡村结对,小红书将发挥文旅种草能力,通过设计赋能、营销推广和在地创作者和商家培训等方式,让Country Walk成为新潮流,推动乡村文旅新业态发展,让乡村文旅收益还富于民。
来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