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分,层林尽染。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广通镇平地村委会,金黄硕大的香橼挂满枝头,清新淡雅的果香飘满果园,让人心旷神怡。平地村委会洼子村民小组的脱贫户凤志龙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香橼鲜果,金黄的香橼映出了丰收好光景。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近年来我家利用房后空地种了3亩香橼,今年顺利挂果上市。目前,我家采收了600多公斤香橼,卖了3600多元,全部卖完大概有1万元的收入,明年估计挂果会更多,收入会更高。”凤志龙满脸笑容地说道。
近年来,广通镇平地村委会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三联三促”,做深做强香橼产业链,蹚出一条富民强村“新路子”。广通镇立足本村香橼特色产业,由村党总支领办成立禄丰市彝山香橼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党总支联合专业合作社把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串珠成链,建成香橼精深加工厂1个,村集体香橼种植基地1个,引导发展香橼种植大户11户,形成“合作社+基地示范+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互联网”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模式,实现香橼产业从种植、管理到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组织化、规范化。
“我们合作社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已发展社员120户。每年的种植管理技术指导、产品营销和收购加工都由合作社牵头负责,每年香橼成熟后,合作社都会邀请网红主播和营销客户进园销售、宣传,售卖鲜果,剩余的果子则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出售给加工厂切成干片卖给制药厂,群众很放心,也很划算。”彝山香橼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凤琼华介绍道。
广通镇平地村委会的香橼味道佳、品质高,因此一直吸引着外地商贩前来购买、进货。来自南华县城的杨明凤、彭开萍夫妇是收购平地村委会彝山香橼的老客户了。“我们已经在平地村连续收购营销香橼7年了,每年都要收购30多吨,产品主要批发给昆明和楚雄的老客户,自家的水果店也销售一部分,因为这里的香橼口感好、品相佳,回头客多,基本不愁卖。”杨明凤说。
广通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产业联农带农模式,对有土地、有劳动力、有意愿的农户,由合作社组织免费提供种植技能培训,与其签订香橼收购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对有劳动力、无土地或土地较少的农户,实行就业帮扶,每年香橼收购期间,组织农户到合作社、加工厂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对有土地、无劳动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采取土地流转租赁给种植大户或以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合作社依托香橼加工厂,兜底收购农户鲜果进行二次加工定向销售,实现香橼价值再提升,实现村集体和果农“双收双赢”。通过香橼产业联农带农增收多样化探索实践,实现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全覆盖。2023年,平地村委会208户香橼种植户户均产业增收1.4万元,11户种植大户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村集体经济依托香橼产业增收6万元。
广通镇还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种植农户信贷和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建立“银行+保险机构+种植大户+农户”发展模式,为香橼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注入金融活力。2024年,全村累计购买农业保险200户,覆盖农产品种植面积1890亩;协调联动金融机构为农户量身定制扶持贷款套餐,共为合作社、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发放贷款43笔215万元,有效促进平地村香橼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广通镇平地村委会香橼种植户达208户,占村委会总户数的51.6%,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余亩,年产量800余吨,产值达560万元,香橼产业真正成为平地村委会群众增收、村集体发展的新动力。2024年,广通镇平地村委会荣获云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三联三促”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广通镇香橼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助力了乡村振兴。
来源 禄丰市融媒体中心 普丽梅 王雁 秦志明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杨奥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