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文旅名片,红河州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享誉国内外。近年来,红河州不断创新文化宣传策略,通过一系列围绕“马缨花”音乐舞蹈的文旅创新活动,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使得红河州文化旅游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从非遗传承到文化创新:“马缨花”舞出文化新风尚
马缨花在红河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地民间舞蹈的核心元素之一。烟盒舞、海菜腔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河州文化旅游部门洞察到马缨花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巧妙将马缨花与烟盒舞、海菜腔融合,运用到“云南民歌大家唱”等系列文化活动中。马缨花舞在红河专场惊艳亮相,赢得社会广泛好评。接下来又以线上挑战赛与线下景区联动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积极参与。“马缨花舞蹈挑战赛”和“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全民热潮,亿万网友参与互动、点赞,多次登上热榜。这场舞蹈盛宴不仅让“马缨花”火遍全国,也在国际舞台上收获了好评,展示出红河文化的自然美、民族美和团结美。
截至目前,线上线下的马缨花舞蹈赛事已吸引超过15万人次参与,全网浏览量突破3.5亿次,点赞数超7000万次,马缨花歌曲更成为广场舞和专业比赛中的热门曲目,广受群众欢迎,充分展现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无限魅力,再次成功提升了红河州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二、从社会流量到效益显现:“马缨花”舞出旅游新经济
红河州文旅局充分利用“马缨花”现象的广泛影响,通过设计“马缨花之旅”线路,将马缨花文化延展至高人气景区和特色小镇,带动周边景区联动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体验。弥勒市和泸西县的太平湖花海、东风韵艺术小镇等地,已成为游客青睐的文化体验目的地;在元阳县,游客可通过观赏哈尼梯田的千年农耕景观体会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建水和石屏,朱家花园、文庙等历史建筑彰显了中原文化与红河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紫陶文化景观点亮古城、米轨小火车和滇越铁路、滴水苗城营造出浓厚的民族风情。河口县以其边境景观、八条半特色旅居村、国门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了游客的体验选择,为入境旅游提供了新的吸引力。“马缨花效应”在旅游产业的运用已初具规模,实现了旅游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从文化现象到品牌建设:“马缨花”舞出文旅新形象
红河州深刻认识到文化内涵在提升旅游吸引力中的关键作用,正在进一步挖掘马缨花形象,构建文旅新品牌。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马缨花作为“团结之花”、“幸福之花”、“文旅之花”的红河形象,邀请知名艺术家创作马缨花视觉主题、吉祥物及文创产品,制作彝族服饰、饰品等特色纪念品,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旅游纪念体验。在各景区设立马缨花主题景观与文化展示区,并定期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以增加游客对红河文化的亲身感受与认同。制定一套马缨花品牌标准和管理规范,设立监督机构确保服务质量,树立马缨花品牌声誉。加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更多类似“马缨花舞”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依托文化空间和商业环境,提供更多的优质旅游吸引物。发挥政府在旅游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链。
“马缨花”俨然成为红河州文化旅游的新形象,向全世界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风采。通过对“马缨花”文化旅游品牌的全方位打造,红河州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文旅融合提供可借鉴范例。
来源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林光辉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