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汪汪农投")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成立,自成立以来,水汪汪农投一直秉承以生态农业为核心,产业振兴乡村的理念,将传承数千年的铁厂腊肉非遗技艺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坚守传统,传承非遗技艺
铁厂腊肉,起源于距今1700年的临安古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汪汪农投自成立之初,便把传承铁厂腊肉制作技艺当作核心使命。
铁厂腊肉精选跑山猪为原材料,辅以纯天然植物香料,以麻栗树慢火熏烤365小时,古法秘制,腊味飘香。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传统,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铁厂腊肉的独特风味。
同时,水汪汪农投也在传承中创新。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研发出玫瑰腊肠、腊猪蹄等新产品,丰富了铁厂腊肉的产品体系。
(铁厂腊肉系列产品)
创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水汪汪农投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党建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的模式被公司与铁厂乡合作采用,投资建立生态鸡养殖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户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围绕铁厂腊肉产业,建立 “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 的合作模式,投资 1320 平方米的现代化腊肉加工厂,打造标准化生产车间,形成了集生猪养殖与收购、腊肉生产加工、食品餐饮、营销宣传为一体的 “腊肉全产业链综合体”,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铁厂腊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麻栗坡铁厂乡与上海市静安区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围绕铁厂地方“土特产”资源,推动腊肉全产业链发展壮大,铁厂腊肉现已借助第二届“老山国际春茶节”、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和文山农特产中秋展销会,成功实现进京入海,远销国内外。”水汪汪农投副总经理李子健介绍,“2024年腊肉加工厂试运营以来,向群众收购生猪400余头,支付150余万元,发放奖补资金2万余元,受益农户达4000户15000人,全面推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水汪汪农投铁厂乡铁厂村腊肉加工厂)
产业兴农,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水汪汪农投通过多种合作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建立生态鸡养殖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户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发展生态鸡养殖。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还转变了农户的生产观念,实现了多方共赢。
“铁厂乡建成董渡稻田鱼、跑山猪养殖、现代化蔬菜种植等一批高质量基地,带动周边村民10000余人就业增收,农户通过饲草种植、订单养殖、销售产品、就近务工、养殖奖补等方式实现了收入翻番,现在,工厂有本地员工近50人,平均工资5000余元,一年的收入可达60000元左右,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0.35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水汪汪农投副总经理李子健介绍。
(工人在腊肉加工厂做工)
此外,水汪汪农投还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除了腊肉和生态鸡养殖,公司还开展稻田鱼养殖、蔬菜种植等项目,并建设酒厂,利用制酒产生的酒糟作为生态养鸡的饲料,实现了产业的循环发展,拓宽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渠道,通过构建养殖与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文山麻栗坡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范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激发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魏榕
水汪汪农投 供图
责编 赵芮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