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云南非遗过大年:在传承中绽放文化魅力

2025年春节,云南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从1月23日开始,“非遗过大年”的帷幕在昆明南屏街中心广场拉开,整个活动持续二十多天,覆盖全省十六个州(市),共计超过二百三十场活动。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更在传承与创新中,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传承 展现非遗延续性

从昆明南屏街的非遗巡游,到云南民族村的民族年俗展示,从京剧、滇剧的经典剧目展演,到非遗手工艺人的现场制作,这些活动不仅让非遗“活”了起来,更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本次“非遗过大年”还特别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通过设置各种非遗互动体验区,使更多的人能够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增强了人们对非遗的兴趣,更激发了民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

科技赋能 展现非遗新魅力

科技赋能非遗,是此次活动的又一创新举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百度百科共同打造的“云南非遗过大年”AI追年地图正式上线,这不仅是一个线上平台,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利用H5技术为公众提供了详尽的新春活动指南,并通过定制化新春头像等功能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这种“非遗+科技”的模式,不仅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非遗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化交融 展现非遗多元化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重要纽带。此次“非遗过大年”活动,通过展示云南各民族独特的春节文化与非遗魅力,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云南民族村,游客们有机会参与到景颇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活动中,体验到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在建水,人们可以欣赏到烟盒舞的轻盈姿态和海菜腔的悠扬旋律;在香格里拉,则能感受到藏族锅庄舞的热情奔放。这些活动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参与者能够深刻体会到非遗背后的精神内涵。

结语

2025年“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探索。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非遗的魅力,领略云南的独特文化。希望未来云南能够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爱上云南。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张永强/文
责编 海莱阿芝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