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华县五顶山乡紧扣“一老一小”民生工程,以精准服务辖区212名留守老人和68名留守儿童为切口,创新建成五顶山乡“一老一小”时光服务驿站,通过全周期关爱服务网络构建,将民生温度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幸福刻度,打造基层治理的民心纽带。
“小驿站”释放“大温暖”
“我经常来这儿等着接孩子,很方便。”“来到这里,就跟家一样,甚至比我家还整洁舒服”……
驿站提供“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温暖服务,每周五、周日以及赶集日为留守老人提供血压监测、休闲、理发服务,为留守儿童开设课后托管,为接送孩子的家长及等待家长的学生提供休息空间,每月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一次生日聚会,让“一老一小”感受家的温暖。
“小阵地”服务“大民生”
棋牌活动室、儿童绘本角、政策宣讲室……这些“小阵地”承载着“大民生”的温度——驿站不仅是休闲场所,更是便民服务“枢纽”,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信用社等业务,提供政策咨询、社保查询、证件代办等服务。螺丝钉虽小,却能拧紧民生幸福的关键节点,这里不仅是服务的窗口,更是党群连心的纽带,用精准对接的“微服务”织就社会治理新图景。
“窗口前移、现场办理,群众赶集的时候就能顺便咨询政策、办理业务,我们将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时光驿站作为打通便民服务的‘新阵地’,真正让政策宣传实现‘零距离’,让服务跑出‘加速度’。”相关分管领导介绍道。
“小分队”汇聚“大力量”
创新实施“爱心爸妈”结对机制,招募30名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化身“贴心管家”,用一杯热茶、一次倾听、一场活动,将“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密码”。将“一老一小”关爱纳入基层网格治理,划分重点、次重点、一般群体,乡村两级干部带头包保,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
“志愿者们每个月都来我家帮忙打扫卫生、帮我理发,还经常打电话问我身体情况,他们的陪伴让我感到很温暖!”牛丛村委会的留守老人张美秀感动地说。
今年以来,五顶山乡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持续深化“985”工作法,盘活区域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全县“一老一小”幸福标杆乡镇。
文旅头条通讯员 卞思予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