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五顶山乡探索宣传教育“111”工作法赋能基层治理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顶山乡聚焦宣传教育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创新推出宣传教育“111”工作法,用好宣传教育“一根针”,串起队伍、政策、阵地“千条线”,有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基层治理宣教体系,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支队伍搞宣讲,夯实理论传播根基

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五顶山乡高度重视宣讲队伍建设,全力夯实理论宣讲高地。精心组建乡级宣讲团,成员涵盖领导干部、业务骨干、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宣讲工作注入多元活力。通过定期开展宣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从理论知识、表达技巧、互动方法等多方面提升宣讲团成员能力水平,打造了一支81人的,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宣讲能力强的宣讲队伍。同时,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讲矩阵。横向方面,将宣讲范围拓展至全乡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深入学校、集镇街道、各村组等开展宣讲活动,确保宣讲无死角;纵向方面,建立起乡、村、组三级宣讲网络,层层传递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群众。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0场次,受众达4000余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一本汇编送政策,提升群众知晓程度

为使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群众,五顶山乡将各类惠民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精心汇编制作成“口袋书”。内容涵盖医保社保、就业创业、民政救助、农业补贴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洁明了的排版,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乡村两级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将汇编内容学深悟透,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还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宣讲。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用拉家常的方式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群众切实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福利。政策“口袋书”的发放和宣讲,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真正让群众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发放政策“口袋书”3000余册,实现全乡农户基本覆盖。

一个阵地抓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成效

依托警示教育宣教室这一重要阵地,五顶山乡党委针对典型案例、惠民政策、办事流程等开展精准剖析,为干部群众提供“零距离”“沉浸式”的教育体验。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观警示教育宣教室,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违法违纪行为的严重后果,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在惠民政策和办事流程教育方面,利用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形象的视频演示等形式,详细解读各项政策内容和办理程序,让群众清楚了解办事所需材料、流程和时限,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对于在交通违法中不戴安全帽,逆行,不系安全带的群众,依托宣教室通过案例分析、安全知识讲解等进行再教育,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素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已组织警示教育活动23场次,参与人数达8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宣传教育“111”工作法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五顶山乡基层治理宣教工作水平,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五顶山乡党委、政府将持续深化该工作法,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宣传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由“稳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文旅头条通讯员 周晓梅 文

责编 张楠

校对 李舒琪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