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点赞的永仁“幸福里”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是怎样练就的?

“哪家蓝莓企业缺采摘工人,哪家芒果企业要找人套袋包装,一个电话,社区就能够快速地调配劳务人员。”在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点赞楚雄州永仁县创建的“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走出了一条培养产业工人、培养职业农民的好路子。


建平台 解决用工就业“两头难”

楚雄州永仁县位于云南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素有“中国阳光城”的美誉,是很多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的首选之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3.6万亩。

特色林果产业发达,意味着用工的阶段性、“脉冲式”特点突出。在永仁,1468家种植企业长期存在招工难问题,仅哲林芒果、光筑蓝莓两家龙头企业,高峰期每天用工缺口就接近3000人。而当地劳动力又普遍面临缺乏技术导致工作难找、岗位不稳定的困境。

在永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项破解农业产业企业用工难、当地群众就业难的暖心举措,很快出台落地,“幸福里”社区应运而生。

2022年11月,首个“幸福里”社区在校点合并后闲置的查利么小学改建而成,面积达2000平方米,同时能容纳400名产业工人居住。以“幸福里”社区为载体,永仁县搭建了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将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务工人员信息库、服务专员完全打通,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构建弹性精准用工新模式。一头对接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一头对接人社部门和乡镇,及时掌握群众务工信息,通过劳务派遣有效对接供需两端,解决用工务工信息对称、招用渠道畅通问题。

以搭建“零工驿站”和“幸福里”社区服务平台为抓手,以“幸福里”社区、国投公司、用工企业、产业工人互利互惠、互利共赢的“1+N”工作思路,永仁县提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全力打造的“永仁县幸福里产业工人”劳务品牌,在楚雄州,乃至云南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已评审认定州市级以上“幸福里”社区56个,保障岗位需求24.9万个,组织就地就近就业42.24万人次,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提技能 务工“游击队”变产业“正规军”

每周三,是查利么“幸福里”开展“新农民大讲堂”的学习时间。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当地制定了“确保让每名工人掌握3至5项实用技能”的目标,通过探索“员工式”规范务工方式。通过参加种植管理技术、法治教育、维权知识培训,传统农民掌握了现代先进种植管理技术,通过听家风家教、法治教育、维权知识等讲座,从务工“游击队”变成了产业“正规军”。

在“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的基础上,当地结合重点产业、企业、园区及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专业化产业工人培养机制、“基地+社区”集中培养模式、“职校+订单”定向培养模式、“产业+品牌”典型培养模式、市场化运营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传统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懂技术、会经营的产业工人。

每年2月至5月,到了蓝莓采摘、芒果压花的时候,不少掌握蓝莓采摘、芒果压花的职业农民会在这个用工高峰期,走进永仁的果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熟练的技能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查利么“幸福里”社区60%以上掌握职业技能的务工人员月工资达到4500元,部分晚间加班人员能达到5000元。

助就业 “订单式”服务让群众成为产业工人

为更好地对接企业与务工群众的需求,永仁县建立配套机制,通过劳务公司、用工企业、人社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持续运行。乡镇、县人社部门每月分别牵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务工需求、企业用工需求摸排,建立农村劳动力、企业、务工人员基本信息“三个台账”,制定劳动力就业需求、企业用工需求、有意愿到“幸福里‘务工人员动态信息’三个清单”。

在“幸福里”社区,“订单式”服务让群众成为产业工人,不愁找不到工、没有活干。通过服务专员“一人一企、一企一策”对接服务,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提供“管家式”“订单式”用工保障,提高了企业用工效率,吸引了一些果业龙头企业落地投产。

今年2月6日,永仁县“幸福里”8支招工小分队奔赴全县7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开展劳务对接及招聘活动,广泛宣传企业招聘信息。重点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精准对接企业与求职者需求。

留住人 “拎包入住” 法律援助解决就业人员烦心事

“招到人”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永仁县坚持产业布局在哪里,“幸福里”就建在哪里,劳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如今,永仁县在蓝莓、芒果等产业集聚的莲池、永定、猛虎等乡镇,通过租赁盘活闲置校舍、敬老院、办公楼等资产,建成“幸福里”社区5个,可服务3000名就地就近就业人员。

吃住行上“拴心留人”。在“幸福里”社区务工,每天免费提供一荤两素一汤的中晚餐,保证吃饱、吃得放心。配套员工宿舍、食堂、洗浴室、卫生间、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统一配备床上用品五件套等生活用品,入职即免费入住,保证住好、住得舒心。当地还将县客运企业纳入服务网络,上下班专车免费接送。“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优质务工环境,让群众享受大型企业产业工人同等的吃住行一体、工作生活学习综合保障。新设的“夫妻房”更是解决了夫妻异地打工、聚少离多的难题。

为不断满足“幸福里”社区务工人员的法律需求,当地在“幸福里”社区挂牌成立法律服务点,以“小站点”擎起“大民生”的理念延伸纠纷多元化解链,丰富法律服务的形式内容,推动“幸福里”社区成为联系服务群众、倾听民声民意、开展普法宣传、司法服务园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平台”。不仅如此,还开设婚姻家庭、合同、侵权、劳资等专业调解室,引导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对准需求、精准服务,为社区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专业、便捷、高效的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通过“拉家常”方式解决“幸福里”社区就业群体的“烦心事”。

瞄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永仁县探索出了劳动用工新模式

培养了掌握技术和知识的“新农人”

深化改革不停步

未来,永仁县将继续结合实践

更好地服务产业工人

服务基层群众

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