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向社会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其中,楚雄州共有3名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分别是《梅葛》代表性传承人罗英、《打陀螺》代表性传承人木天光、《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何应贵。至此,楚雄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从12名增至15名。
《梅葛》代表性传承人罗英
罗英出生于一个能歌善舞的彝家山寨——姚安县马游坪(故称梅葛故地,歌舞之乡)。由于长期受到这种民族民间文化的感染,罗英从5岁起就开始学唱梅葛,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多年来,在前辈老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不断学习下,罗英熟练地掌握了“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等梅葛唱法。她的演唱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其演唱的老年梅葛《开天辟地》、青年梅葛《相思调》等较为完整。
近年来,为了继续弘扬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罗英还经常到村中及小学教青年和学生学唱梅葛,使彝族梅葛演唱代代相传。为传承梅葛调,罗英先后教授一批批青少年达160人之多,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当地演唱梅葛知名度较高的民间艺人。
《打陀螺》代表性传承人木天光
木天光出生在彝族聚集的双柏县初都村,从小受长辈的影响,自5、6岁时就喜爱陀螺抽旋、对打等娱乐活动,由于深爱陀螺这项体育活动,他对陀螺的抽旋、抛击等技巧学得比较认真,抛击的动作要领掌握得较娴熟。
自1986年首次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比赛后,木天光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省、州陀螺项目比赛,取得了好成绩。经过多次比赛,木天光在全国民运会中共获金牌3枚,省民运会中获金牌4枚,各种省级邀请赛中获金牌4枚,为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开发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何应贵
何应贵不仅精通土主祭祀礼仪及民间彩绘技艺,而且还掌握彝族毕摩祭祀礼仪、安家神、安土、叫魂、跳家堂等祭祀的整套程序,念唱技巧娴熟。学艺33年来,何应贵曾先后主持过香通祭祀活动近百场次,并到其他乡镇乃至外县市彝族聚居乡镇主持祭祀活动,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
何应贵从艺以来,不断开展各种祭祀活动,传带徒弟十余人,为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何应贵曾多次参加楚雄州、楚雄市“火把节”“马樱花节”等重大民族节日的祭祀活动和跳羊皮鼓舞表演,在火把节彝族民间歌舞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滇中楚雄,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独特的毕摩文化、绚丽的彝族服饰、动人的歌舞、神奇的彝医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文化,无不彰显着非物质文化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截至目前,楚雄州共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422名,其中,国家级15名、省级151名、州级470名、县(市)级1786名,位居全省第三。这一大批代表性传承人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传承作用,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楚雄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银娟 文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州文化馆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汤雁玲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