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禄丰:“以蜡为墨”绘出民族团结“幸福花”

禄丰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深扎根,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流光溢彩水间画,云蒸霞蔚朦胧诗”是诗人眼中的蜡染,在勤丰镇,苗族群众以铜刀为笔,蜡为墨,用蜡染绘出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蜡染工艺,薪火传承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一件蜡染作品的完成运用了绘画、印染、纺织等多方面的技艺。现在,苗族人民把蜡染运用在衣服、围巾、包包上......制作成精美且极具艺术魅力的蜡染作品,以栩栩如生的纹样绘出他们眼中的世界,以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表达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蜡染,是禄丰苗族群众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岁月故事与民族智慧,苗家姑娘从小就了解蜡染、学习蜡染,并一代一代地认真传承着。

非遗传承,布里生花

绚烂的蜡染作品,不仅是苗族人民“穿在身上的史书”,也是一幅幅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它们蕴含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见证着蜡染技艺世代相传的辉煌历程。走进石洞山村,去赋予蜡染时代的活力,去激发艺术传统的魅力,去蓄力非遗持久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蜡染艺术的精妙绝伦。这些生动的画面是勤丰镇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小小的铜刀和普通的蜡,不仅染出了精美的图案和绚丽的色彩,更染出了勤丰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美好画卷。

锦上添花,增收致富

“两条醒目的粗墨横线,上条表示黄河,下条表示长江,在长江、黄河之间的宽阔地带,许多四方格则代表生活的土地。”禄丰市勤丰镇高楼村委会石洞山村的潘艳琼高兴地介绍着她新染的布块。蜡染的工艺流程从铅笔绘制图案开始,在用铜刀点蘸蜂蜡后绘于画布,以蓝靛浸染着色,最后熬煮脱蜡后晒干成型。潘艳琼从事蜡染多年,不仅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身边不少苗族同胞从事蜡染工作,用一双双巧手绘出了民族团结幸福的生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武云娇 文/图

责编 邓斌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