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以“大美东方 文化交响”为主题的“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在北京先农坛启幕。
当晚,北京中轴线奏响东方美学新弦音。新国风舞蹈、非遗小剧场、新民乐、诗乐等节目接连登场,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对话,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介的作品《马缨花》以彝族烟盒舞为舞蹈素材,以彝族山歌为音乐,在古建筑群中翩然登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
舞台上,随着演员们灵巧的指尖弹拨,彝族传统道具“烟盒”发出清脆的节奏,与行云流水的舞姿相得益彰。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不仅是滇南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层密码。
此次参演人员高瑜璐介绍,舞蹈《马缨花》巧妙地提炼了彝族烟盒舞的精华动作,编排时遵循由简入难、由慢渐快的节奏逻辑,节奏明快有力,动作行云流水,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观看节目时,仿佛置身于红河两岸竞相怒放的马缨花丛中,既能感受马缨花的娇美热烈,体会生活的甜蜜幸福,也能领略彝族青年如马缨花般炽热的生命力。
“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多元文化和烟盒舞的独特魅力。”参演者许秋艺说,“希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使其不再局限于彝族聚居地,而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非遗真正‘活’在百姓日常。”
据悉,“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将启动系列巡展,持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奏响与时代共振的“文化交响”。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