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食花,是属于云南人的春季仪式感。棠梨花、苦刺花、金雀花、洋槐花......这些春日里绽放的花儿,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其中,黄花粑粑凭借清香、有嚼劲的特色成为备受青睐的春野风味。
春暖花开时,禄丰市碧城镇田间地头盛开着淡黄色的小花,当地人称为黄花,学名鼠曲草,也被叫做绒毛黄、黄蒿、面蒿。从营养角度来看,黄花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性。
看似平凡的黄花,实则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食材,用它制作的黄花粑粑,承载着浓浓的春日气息和地方风味。制作工序可不简单,需提前将糯米与大米按比例浸泡,让米粒吸收充足的水分。待黄花采摘回来后,仔细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晾干水分后,将提前泡好的大米用石磨研磨成细腻的米粉,再把处理好的黄花与米粉一同放入木蒸子蒸熟。此时,一场力量与美味的交融即将上演,把蒸熟的米面放在石臼里用力捶打,让黄花与米面充分融合,直至捣打成粘稠的状态,变得柔软且富有弹性。趁着热气腾腾,揉捏成团压成饼状,放在簸箕上晾晒。待热气完全散去,这份美食便大功告成。黄花粑粑的储存和食用都十分方便,可蒸可煎可烤,只需简单的加热,就可品尝到这份春天的味道。
最经典的吃法当属在炉子上烘烤,当黄花粑粑表面烤出锅巴,那便是它最美味的时刻。此时,再配上香甜的蜂蜜,一口咬下去,软糯的粑粑、带着独特清香的黄花、酥脆的锅巴以及蜂蜜在口中交织,每一口都是对春天最好的诠释。
黄花粑粑,不仅仅是一道美食,它吃的是春的味道,品的是家的深情。在云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黄花粑粑用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来源 禄丰市碧城镇(常丹)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李亚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