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四颗“心”协奏暖“新”曲

一群“城市骑手”正以崭新姿态活跃在楚雄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既是穿梭城市的“流动哨兵”,又是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更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楚雄市按照“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总体思路,以新就业群体为突破口,依托“服务+引导+赋能”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借鉴“15分钟服务圈”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凝心聚力,整合服务资源。楚雄市将统战资源有机融入30个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升级为“新阶服务驿站”,广泛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意见建议,用活现成设施,盘活现有资源,打造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暖‘新’服务圈”。依托楚雄州推动楚雄市试点区域安装的200余块楼栋导引牌,开发“骑手友好地图”,以及社区建立的“即时信息互通群”,实时更新小区动态,让骑手配送更顺畅。外卖骑手表示:“以前找楼栋可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些清晰的楼栋指引标识,还有‘骑手友好地图’,配送效率大大提高。”

贴心服务,传递城市温情。针对外卖骑手群体的“急难愁盼”,楚雄市实施“护骑计划”。整合30个党群服务中心、14处商圈服务点,注入新联会力量,构建“15分钟暖‘新’服务圈”,推出“骑手子女关爱计划”,在骑手驿站配备智能充电柜等32项“15分钟暖‘新’服务”,日均服务40人次。彝人古镇社区专门在骑手驿站设置了冷暖空调,配备了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防寒药品,还在驿站内放置了微波炉,方便骑手们加热自带的饭菜。通过搭建“15分钟暖‘新’服务圈”,提供人性化的贴心服务,让骑手们安心工作。快递员小刘表示:“没想到社区连孩子托管都帮我们解决了,真的太贴心了。”

安心护航,构筑放心堡垒。创新建立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整合10个部门及行业协会力量,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召开协调会、恳谈会。“15分钟暖‘新’服务圈”成为有制度护航安心长效发展,构筑放心干事的坚强堡垒。美团骑手小苏在首次“骑手议事会”后表示:“现在有了固定沟通渠道,我们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目前,楚雄市正在着力打造“鹿城‘新’骑手”工作品牌,构建“发现—培养—推荐”人才链,已有8名骑手成长为社区网格员,3人成为市新联会代表。特别设立的6名“友好社区观察员”已完成首轮友好度评估,推动解决充电桩不足、小区通行受限等10个难题,实现骑手诉求“件件有回音”。

齐心开拓,共探发展路径。依托“移动探头”优势,232名备案骑手变身“同心哨兵”、社情民意“收集员”,组建起基层治理“轻骑兵”,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线索150余条,他们日均200公里的穿行轨迹,正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流动传感器”,送餐路上随手拍、发现问题马上报,已然成为城市管家。通过“统哨联动”机制,10名骑手代表定期列席街道议事会,推动非机动车道改造等12项民生工程落地。栗子园社区的快递员杨国庭不久前在配送途中发现一位独居老人情况异常,立即向社区“吹哨”,社区工作者迅速响应,10分钟内就化解了险情。杨国庭表示:“现在我们也是社区治理的一员,能为大家出份力,感觉特别有意义。”

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这种“双向奔赴”的治理实践,折射出新时代统战工作和基层治理的创新突破。楚雄市通过织密服务网、扩大同心圆、激活新动能,让3.6万新就业群体既成为城市发展的受益者,更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同心续写城市发展的暖心故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

中共楚雄市委统战部供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