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68万人次打卡!一季度建水文旅经济开好局,旅游总花费达57.61亿

今年一季度,建水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要素聚集、品牌赋能、消费升级等方面下功夫,在冬春气候优势和假日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建水文旅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开好局”。1-3月,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7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实现旅游总花费57.61亿元,同比增长8.81%。

以文惠民,彰显建水魅力

2025年一季度,建水县提前谋划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工作统筹,春节期间,以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推出建水县2025年“滇南邹鲁过大年”暨“一家人的建水”民俗风情系列活动,通过“文旅+非遗”“文旅+音乐”“非遗+动漫”等60余项文旅活动,全力打造“一家人的建水”文旅品牌,建水文旅先后10次登上CCTV-13新闻直播间、央视影音、央视频等央视主流媒体,多维度展示了古城建水的独特魅力。


以文兴旅,打造旅居品牌

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旅居建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八大专项方案,覆盖乡村、康养、体育等多元业态。聚焦“全龄友好”和“四季可居”,联动紫陶文化、农耕文化、书院文化、家风文化,乡村旅居、城镇旅居、陶创旅居、文艺旅居等产品业态更加丰富,碗窑村陶创旅居模式入选云南典型案例,“食香陶韵·建水非遗体验之旅”上榜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各酒店根据旅居客的需求,推出了包月、季、年等带餐的高中低档旅居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建水旅游市场,推动建水文旅向“全域游”“全季游”发展。同时,构建“‌一核三区‌”旅居发展格局,与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保继刚合作建立保继刚专家工作站,在和院、焕文书院打造了旅居会客厅,为建水文旅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托古城文化、紫陶文化,推出“儒家三礼”“临安卫巡演”“汉服巡演”等复古体验项目,形成“沉浸式”旅居生态。


以文聚力,传承优秀文化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建水典籍博物馆揭牌成立,让典籍“活”起来、“动”起来。高效推进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统工艺手工认证国家级试点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认证标准、流程,讲好千年建水紫陶故事,不断擦亮金字招牌。

下一步,建水县将在国家、省、州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推动全域与特色、区域与精品、休闲与度假、快进与慢游完美结合,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抓创新促发展。推进“文旅+”业态创新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农文旅”“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教育”新业态,打造“一家人的建水”旅居品牌。

二是聚焦产业转型,抓改革促提升。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通过健全完善文旅市场监管、激励、约束等机制,持续推出“信易贷”“安心购”“快乐游”“礼信传”等产品,选树诚信经营、示范创建、业内标杆等典型,确保试点顺利通过验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的文化惠民服务、文艺精品创作,努力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建水标识,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三是擦亮文旅品牌,抓质效促推广。聚力建设“千年古城、紫陶之都、乡愁建水”三张名片,谋划推进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互动体验性强、综合带动力大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试点及云南省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等品牌创建及景区提质升级工作,不断扩大建水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来源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