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枇杷满树黄,金沙江畔果飘香。4月19日至20日,云南永善第五届“乌蒙金沙·佳果天成”枇杷季黄华站推介系列活动在黄华镇朝阳广场甜蜜开启,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共同感受和体验“枇杷盛宴”的独特魅力。
上午9时,黄华镇旅游观光游客接待中心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只见特色美食和地方小吃区摊位一字排开,炸洋芋、土火锅、务基髈、麻辣烫、荞凉粉、桃片糕、绕丝糖等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推荐着各自的美食,而市民游客则迫不及待地品尝,在浓浓的烟火气中享受周末生活。随后,在评委的专业评判与观众的热切关注下,木桶鱼、务基髈、桧溪土火锅、椒麻鱼、土火锅、金针菇酥肉、红烧细鳞鱼等永善“十大特色菜”与高山荞窝窝、桧溪麻辣烫、保氏米花糖、大兴米花糖、三角粑、荞凉粉、鱼鳅粑等永善“十大特色小吃”最终揭晓。
在农产品展销区,毛尖茶、土碱面、菜籽油等永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十分“吸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选购,还有一些外国友人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销售平台,也促进了永善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在非遗集市区,苗族蜡染、麦麸醋、木雕等非遗产品排列有序,游客们激情高涨,在非遗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积极踊跃参与“蜡染制作”“月琴弹奏”等非遗项目体验,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传统民族技艺,更是非遗民俗的温度。“这次枇杷宴办得特别好,好看好吃又好玩,永善人民的热情好客也让我印象深刻。”四川游客张晓东高兴地说。
随着动听的音乐响起,永善县非遗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来自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永善县溪洛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和黄华镇、伍寨乡的省市非遗传承人身着传统服饰,先后表演了彝族月琴弹唱《望月》、省级非遗项目《高台舞狮》、彝族歌曲《阿依几几》、市级非遗项目《端公戏》、苗族芦笙舞《糍粑粘粘心儿田》、民族服饰秀《韦嘎叠》、花灯歌舞《我在昭通等你》等文艺节目,在现场掀起一场“最炫民族风”,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亮出各种“宣传神器”,有的拿起照相机和手机定格精彩瞬间,有的用无人机全程记录,还有的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第一时间与亲朋好友和粉丝们互动分享。
“非遗是永善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传承。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在学校开展非遗课程、举办展演活动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中来。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传统方式,让非遗在新时代新焕发出光彩。”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忠文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活动历时两天,旨在以果为媒、以节会友,通过欢乐游园、拔河比赛、烟火秀、水上舞狮、篮球明星赛、群众大联欢、露天电影、露天卡拉OK、乐队驻唱、江畔露营等一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当地枇杷产业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串联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的新图景,有效推动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永善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枇杷产业,全力扩面积、提质量、拓销路、强品牌,小小枇杷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目前,全县种植枇杷面积10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产值3.5亿元,“永善枇杷”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来源 中共永善县委宣传部(黄桦)
编辑 李舒琪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