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全国2426人受到表彰
云南59人在列
其中
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职工李怀秀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怀秀,女,彝族,1977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学历,现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负责人,一级演员。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省级非遗民族文化传承人”等荣誉。
01 她是飞出大山的“百灵鸟”
1977年,李怀秀出生在云南省石屏县一个贫困的彝族小山村。儿时的李怀秀非常喜欢唱歌且天赋极佳,尤其擅长发源于异龙湖畔的原生态民歌“海菜腔”,被伙伴们戏称为“百灵鸟”。“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和妈妈学唱歌,每天做完农活后唱着欢快的山歌,就不觉得累了。”后来,村子逐渐富裕起来,大家却迷恋上时尚的流行歌舞,而李怀秀所唱的“海菜腔”被视为“老土”。执着的李怀秀发誓要转变他们的观念,于是她开始跟着同乡的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三位老师学习“海菜腔”。1993年,著名音乐家田丰来到云南,创办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为了追逐梦想,15岁的李怀秀被父母送到了省城昆明,成为传习馆众多学生中的一员。经过刻苦学习,李怀秀不但熟练掌握了“海菜腔”,还学习到了云南“四腔”“五三腔”“山悠腔”及云南各民族歌舞技艺。但此时,田丰老师却因积劳成疾去世。失去导师,传习馆举步维艰、每况愈下,许多老师和学员相继离开。年龄最小的李怀秀却选择坚持学习和钻研,功夫不负苦心人,2000年李怀秀参加南宁“中华民歌大赛”,获得“最佳歌手”奖,从此她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02 她是惊艳舞台“海菜腔”的引领人
2004年,李怀秀终于迎来了在全国舞台上展示“海菜腔”的机会。同年1月,李怀秀和老师施万恒在央视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用独具民族特色的“海菜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获对唱组金奖。8月,她又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获“中国歌王”桂冠。2006年7月,李怀秀携弟弟李怀福参加第十二届青歌赛,凭借独特的嗓音、精湛的唱功、高超的演绎,一举夺得原生态唱法金奖。从此,李怀秀声名鹊起,2007年她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2006年彝族“海菜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03 她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她坚持“两个结合”创作方向,先后推出了《石屏美女俏花腰》等一批文艺精品,受邀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众多栏目录制,为“海菜腔”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但与众多非遗一样,“传承”也是“海菜腔”面临的最大考验。面对后继乏人的现实困境,李怀秀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和使命。她和弟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创办了三所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秉承“国家非遗、薪火相传,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宗旨,开展非遗传承培训480余期,覆盖24000余人次,培养出民族歌舞人才340多人。其中,传习所的骨干演员李永华、许凤玉等,原本出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通过非遗传习走上演艺道路,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与此同时,李怀秀团队还汲取了哈尼族、傣族等民族歌舞精华,把《哈尼古歌》等原生态节目搬进“石屏古城庭院剧场”,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和好评,传习所成为了民族团结大家庭。在李怀秀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耕耘下,一批批由各族儿女组成的非遗歌舞新生代茁壮成长起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非遗传承中绚丽盛放,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们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04 她是推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承人
从艺以来,李怀秀始终以初心深耕非遗沃土、以匠心浇灌非遗之花,大力推动非遗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李怀秀演唱的代表作《金鸟银鸟飞起来》,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关注。2022年,李怀秀带来的《今天日子好》等曲目,亮相加拿大蒙特利尔COP15开幕式,受到100多个国家会议代表及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再到悉尼歌剧院…...李怀秀团队把非遗带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让高亢激昂、悠扬婉转的原生态民歌响彻世界舞台。
“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视艺术为生命、与时代同步伐,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不遗余力将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李怀秀的坚守与付出,将会让非遗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在继承与创新的碰撞中迸发出永续的生命力。
来源 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杨燕婷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