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云龙“诺邓”古村是一个千年不变的名字,自大唐盛世至今,诺邓一直就叫“诺邓”,从未改名,诺邓也理所当然地在太极锁水的云龙成为了独一份存在。对于“诺邓”二字,千年的历史岁月了然,悠悠的盐马古道了然。在历史时空轮转中,在沘江水绕出的“太极图”上,诺邓因火腿,拂去寂寥的尘烟,又重新走入了烟火人间。
诺邓火腿味道品质的关键,是盐。在一段历史时期内,诺邓是一个因盐而兴的千年白族古村落,在山高路远的大理西边,诺邓因盐而接触到了南来北往的不同文化,也因盐富甲一方,随着盐的流动,在诺邓数不清的石阶与各类桥上,流淌出了一条名为“盐马”的古道。沿着盐马古道讨生活、冒险,南可到达保山,西可通往腾冲、片马,北可上行丽江、中甸,然后再通往更远的中原腹地。盐马古道上,不乏朝代更迭的政治风云的见证,也不乏民间的故事传说,如今繁华不再的盐马古道上,到处还流传着驮洋货、贩私盐、赶考、马锅头等种种离奇的故事和传说,古驿道深深浅浅的马蹄脚印中,依稀还可以听到遥远的马帮铃声,看到悠长的马帮身影。
诺邓盐慢慢变为最稀松平常的生活调味剂后,诺邓的名字也随着隐入了炊烟袅袅的日常生活里,坍塌下的一处处卤水井,掩埋了诺邓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而融入日常的盐,在诺邓阳光气候的配合下,意想不到地产出了令世人赞不绝口的诺邓火腿,它又再次点燃起了盐马古道上曾经熄灭了的灯火。在清代,诺邓火腿就沿着盐马古道,经“南方丝绸之路”出口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今天的诺邓火腿,让诺邓又找回了往昔远去的热闹。
随着少量诺邓手工盐制作技艺留下来的,是珍贵的古建筑。过桥入村,沿着石阶而上,沿坡能感受到散落在村落里的百年参天大树、古典白族建筑的气息与体温,它们巧妙利用山势地形,呈现出好似整齐又不整齐,错落有致的格局,它们把美落到了千年容貌上,也落到了每座院落的闺阁之中。时至今日,诺邓还保留着100多个明清民居院落,还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一颗印”等各具代表的民居建筑。
在众多精致的院落中,清乾隆年间进士黄绍魁旧居有精致的木雕图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图及“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尤为珍品,见识过的人都对此念念不忘。在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旁的诺邓村民家里,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文化的遗踪,据相关统计,散落在诺邓古村落的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多达10000余件。沘江水清了又浊,浊了又清,在千年的演变与坚持中,诺邓的山、水、桥、盐马古道、村落与人相生相融,延续下了千年的根脉。古文道诺邓村:“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
走在诺邓古村,适合唱:“时间无言,如此这般明天已在眼前,风吹过的,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文旅头条通讯员 字春华 马慈君 文
内容源自202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古道乡愁——大理古村落审美漫游》(SKPJ2023015)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杨燕婷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