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一支由文旅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力量”悄然活跃在云南的各个角落——从昆明长水机场到香格里拉古城,从翠湖公园的京剧舞台到丽江古城的石板街巷,他们用专业、特色与温情交织的服务,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有温度”的旅行体验。据统计,“五一”假期,云南省累计开展文旅志愿服务1327项,参与志愿者1.4万余人次,服务时长7.5万余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云南故事”,更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志愿行”品牌的生动诠释。
(在昆明长水机场开展“非遗与鲜花共舞”创意迎宾活动)
用特色服务铸就“记忆锚点”
“没想到在旅途中还能听到这么地道的京剧!”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先生驻足翠湖公园观鱼楼前,一边用手机录下《白蛇传·游湖》精彩片段,一边感慨。“五一”假期,云南省京剧院志愿者连续五天、每日两场献演经典剧目,让游客在湖光山色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在昆明文庙,玉溪滇剧院和众多滇剧演员们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力合演,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将《雷神洞》《白邙山》等经典剧目呈现在观众面前,吸引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云南文化。一位上海游客感叹:“原本只是路过,却被志愿者的表演‘留住’了一整个下午。”
文化的传递不止于舞台,5月1日清晨,昆明高铁南站与长水机场内,10位身着呈贡非遗元素礼服的“花仙子”,手持鲜花,以一场“非遗与鲜花共舞”的迎宾仪式,为抵昆旅客献上“第一份浪漫”。从北京乘高铁而来的王女士接过粉色洋桔梗时赞叹地说:“昆明人的浪漫真是名不虚传!”
(翠湖公园 云南省京剧院的志愿者们开启为期五天的演出模式)
这些暖心服务,正是云南文旅志愿服务的“匠心”所在。在“体验时代”,志愿者们通过非遗迎宾、专业演出等“感官触动”,为游客抛下“记忆锚点”——一朵鲜花、一曲京剧、一段互动,最终凝结成游客心中“对云南的长久眷恋”。
专业行动激活“齿轮效应”
5月1日上午,“云南舞蹈大家跳”系列活动“走进世界的香格里拉”五一活动启动仪式在独克宗古城启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协助会场布置、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就座,全力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丽江古城 志愿者们开展守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4月30日上午9时,服务丽江古城的志愿者们在义尚社区集合,全体志愿者签署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靠大家》承诺书。“五一”假期,志愿者们手拿扫帚、火钳、垃圾袋等工具,分组深入社区街巷,认真捡拾烟头、废弃物等垃圾。商户缪立伟感激地说:“只有环境好了,游客体验才能更好。”
艺术表演中的秩序维护、会场活动中的安全疏导、景区景点中的引路导航、街道路面上的垃圾清理……从晨光熹微至夜幕低垂,志愿者们开启超长“待机”模式,让游客的“五一”旅程顺畅无忧。
温情互动点亮“感动瞬间”
在昆明长水机场的航站楼内,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穿梭于人流中,如同一抹温暖的亮色。他们为旅客提供的服务细致入微,从值机引导到安检协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关怀。遇到带着沉重行李又背着孩子出行的旅客,志愿者会立即上前帮忙提行李,并一路护送至机场大巴车前;旅客感受到身体不适,志愿者们马上请来机场的医务队为旅客量血压、做检查,为旅客出行做好保障工作。
(志愿者在昆明长水机场为旅客提供服务)
为应对“五一”大客流,479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昆明站、昆明南站、西双版纳、大理等车站开展“五一”志愿服务活动,在进出站口、服务台、扶梯、候车区等客流密集区域,为旅客提供购票引导、行李搬运、候车咨询、重点旅客帮扶等贴心服务,耐心解答各类出行疑问,以规范的岗位安排和热情的服务举措,全力保障“五一”假期旅客出行,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贡献青春力量。
在临沧,志愿者们协助防火监督员在假期开展场所内消防设施检查,并开展消防宣传,在行走间传递温度;在昭通,志愿者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走上街头、交通路口等,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倡导假期安全出行理念。
(志愿者在高铁站为旅客提供帮助)
一瞬间的感动可以带来无限的温暖,这份温暖植根于游客心中,也累积成游客对于云南的印象名片。从“记忆锚点”到“齿轮效应”,从“感动瞬间”到“长效品牌”,云南文旅志愿服务不仅为游客创造了美好体验,更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它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延续的真实体验。未来,随着云南“文旅志愿行”品牌的深化,这片土地将吸引更多人不只为风景而来,更为那份独一无二的“云南温度”驻足。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 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