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红河非遗绽放“五一”文旅盛宴

2025年“五一”假期,红河州以非遗为媒,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从千年梯田到现代都市,从传统技艺到时尚秀场,红河非遗正焕发全新活力,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非遗活动全域绽放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红河县“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暨红河县开秧门·仰阿娜文化系列活动”掀起非遗热潮。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红河哈尼梯田旁,数以千计的人们共同观看“开秧门”祭祀大典,感受千年农耕仪式,万人共跳乐作舞的场面震撼人心,哈尼梯田美食大赛暨哈尼长街宴吸引了众多食客,乐作舞、开秧门等非遗项目正绽放出令人惊艳的时代光彩。

蒙自市“遗韵流芳·跃动秀场”活动突破传统。以“非遗+时尚”为创意核心,通过T台秀形式将古老非遗与当代审美巧妙融合,让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新的火花,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文创集市,集中展示蜡染制品、彝族刺绣、苗族银饰、非遗服饰等手工艺品,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石屏县“千年石屏味·百桌豆腐香”千人宴打造美食IP。石屏豆腐作为红河州有名的非遗美食,拥有超过六百年的悠久历史,此次活动以“豆腐”为主题制作出数十道美食,让食客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领略到石屏豆腐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期间同步展演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实现“舌尖”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五一”期间,走上建水的团山民居,可以和彝家儿女一起跳烟盒舞,随时随地开启打歌模式,感受非遗舞蹈的魅力;走进弥勒可邑小镇,“梦鸣彝寨”山歌节正在上演,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阿细跳月,以及阿细对歌、阿细歌舞巡游、篝火晚会等,为游客们献上一场非遗狂欢。

此外,蒙自“寻味新安所·厨王争霸赛”展示了非遗“踩粑粑”、粉蒸肉、糯米大肠等特色美食;屏边滴水苗城展厅内的非遗苗族刺绣和非遗蜡染吸引游客前来了解和体验;在元阳县哈尼文化博物馆,表演者演唱《四季生产调》传统曲目,将哈尼族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在河口、绿春等县市的非遗市集上,非遗手工艺品的展示和体验,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参与。


创新形式拓展影响 非遗传播突破地域

5月1日至5月5日,“北京遇上红河”大学生文化节在北京华堂·新辰汇举行,红河州多个非遗项目在活动上亮相,吸引市民游客驻足。

活动中,红河非遗和“红河九红”集市备受欢迎。个旧锡器、元阳刺绣、竹编等古老技艺让人爱不释手,还可以亲身体验;弥勒竹园红糖、蒙自年糕、哈尼水碾茶、元阳牛干巴、建水狮子糕、燕窝酥、石屏豆腐、哈尼梯田红米等非遗美食,让你尝一口就爱上红河味道;蒙自枇杷膏、开远卧龙米、弥勒葡萄汁、蒙自阳光玫瑰等“红河九红”品牌产品更是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本次集市由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的大学生们共同布展、售卖,一位学生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云南红河的非遗好物,也让我们对红河非遗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些非遗手工艺品和非遗美食,我们似乎跨越了距离,开启了一场和红河非遗的对话,触摸到了红河璀璨的文化瑰宝。”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建立起北京联合大学与红河州政府、新辰商业集团的战略合作,还进一步搭建“政府-高校-企业-非遗传承人”的协同平台,通过文化市集、电商直播、新媒体运营等多元化形式,让红河非遗及“红河九红”品牌在京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捷 文

部分内容来源 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红河文旅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杨艳婷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