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公布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列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截图
在文化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楚雄州南华县
丽江市玉龙县
都有哪些亮点做法?
一起了解
↓↓↓
楚雄南华
近年来,楚雄州南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紧紧围绕“把游客引进来”这一核心目标,精心布局“一核两带多点”全域旅游规划,串点成链、全域联动,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生态赋能、文化铸魂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非遗兴业,指尖技艺变富民产业。南华县深挖千年彝绣文化底蕴,创新“非遗工坊+合作社+绣娘”模式,建成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带动51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全县累计培训绣工1.6万人次,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4名、骨干绣娘3800余人,绣娘月均增收2000-8000元,吸引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形成“居家创收、文化传承”双赢格局。彝绣产品远销海内外,部分精品与各大品牌联名,擦亮民族文化金名片。
农文旅融合,打造民族文化IP。南华县依托野生菌资源与彝绣文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连续举办21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2024年创新社会化办节模式,吸引游客46.71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1亿元。同时,以彝绣为媒介,推出“敦煌联名”“遇见楚雄”等系列文创产品,远销海外。通过打造至善彝绣馆、彝绣一条街等文旅地标,将非遗体验与消费场景结合,成功创建3个AAA级景区,2024年旅游总花费达36.95亿元。
政策赋能,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未来,南华县将深化“非遗工坊+文旅”模式,联合高校资源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并依托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延伸冷链物流与跨境电商链条,进一步拓宽“世界野生菌王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技能培训与产业联动,持续促进特殊群体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丽江玉龙
近年来,丽江市玉龙县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布局和项目实施,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大文章,积极绘制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交往交流交融“三交”、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协同的玉龙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蓝图。
玉湖村慕名来访的游客 余武龙 摄
玉龙县作为丽江旅游的核心区,因玉龙雪山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玉龙县玉湖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把雪山景观、传统村落、民族文化等身边资源组织起来,吸引各地“新村民”来此创业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9年的1.3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26万元,让这个纳西传统古村落成为7个民族共居互学、共融发展的大家庭。
欢度纳西族三朵节 徐俊 摄
玉龙县拉市镇均良村以“小切口”做好发展“大文章”。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委托、集体经营”方式促成托管土地 600亩发展生态观光创意农业,形成了“企业自负盈亏,集体按经营收入分红,村民按月领工资,农户按年收地租”的经营机制,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股份合作、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村企联建”新路子。
游客到拉市均良村体验纳西民俗 徐俊 摄
人才引进层面,玉龙县开创性实施“玉龙乡村振兴人才回乡创业富民工程”,吸引了一批爱家乡、懂经营、有创造、能致富、有本领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富民,从源头解决乡村发展的“瓶颈”。
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完整名单
可前往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查看
部分内容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云新闻客户端、云南网
资料 楚雄州委宣传部 丽江市委宣传部
责编 张楠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