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AI赋能教育 让乡村孩子看见更辽阔的世界

在弥渡的校园里,一场由AI掀起的教育变革正悄然发生。从课前备课的精准辅助,到课中互动的趣味升级,再到课后辅导的个性定制,AI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教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为乡村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让这里的孩子们得以透过科技之窗,窥见更辽阔的知识天地。

今年2月,弥渡县率先在弥城二小、弥城中学和弥渡一中3所学校开启AI教育试点,将AI技术深度融入9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这场试点覆盖6个班级264名学生,短短时间内,课堂效率的提升便清晰可见,为乡村教育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弥渡一中的语文课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正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焕发出别样的精彩。课堂上,老师借助AI平台布置默写作业,学生们在平板上完成后,AI系统即刻启动批改程序——不仅快速标注出“霰”“汀”等易错字词,更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呈现学生对“江流宛转绕芳甸”等诗句的掌握程度,比如哪些字词的错误率高达30%,哪些诗句的理解存在共性偏差。这些详实的数据如同“教学导航”,让老师能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盲区,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为了让抽象的诗词意境变得可感可触,老师抛出了一个新颖的任务:用AI生成与诗句匹配的画面并分组讨论。指令一出,学生们立刻投入其中,指尖在平板上滑动操作。片刻后,各组展示的成果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小组呈现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磅礴画卷,潮水与月色在屏幕上交融,尽显天地壮阔;有的则捕捉到“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细腻,月光下的花林仿佛覆盖着一层晶莹的雪粒,柔美静谧直抵人心。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主动探索的参与者——他们争论着“空里流霜不觉飞”中“流霜”究竟是月光还是真霜,探讨着AI生成的画面是否精准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对诗词的感悟从字面向深层递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如同被春雨滋润的种子,悄然萌发。临近下课,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同样借助AI完成:学生们通过AI搜索诗歌的创作背景、张若虚的生平,甚至聆听AI模拟的古人吟诵声调,为下一堂课的深度探究做好了充分铺垫。

这样的AI教学场景,在弥渡一中早已融入日常。数学课堂上,曾让学生头疼的函数题有了“清晰的解题地图”。AI能将复杂的函数性质分析、公式变形步骤一一拆解,比如在求解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时,它会先演示如何联立方程,再逐步讲解消元、配方的过程,最后推导判别式的应用条件,每一步都配有动态图示,让抽象的公式变得可视可感。学生们不再需要对着冰冷的习题册发呆,而是能跟着AI的思路一步步梳理逻辑,原本需要老师反复讲解的难点,如今通过AI的个性化演示,多数学生能独立理解掌握。

英语课堂则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精准化。AI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作业和测试数据,能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学生在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分上频频出错,有的则在“put on”与“wear”的用法搭配上混淆不清。针对这些问题,AI会智能推送相应的练习题,比如给时态薄弱的学生推送情景对话填空题,给词汇搭配易错的学生推送短文改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针对性提升。

“AI让课堂有了新的生命力。”弥渡一中语文老师李芳芳深有感触。她回忆道,过去批改纸质作业时,一节课的默写要等到课后才能逐一批改,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典型问题也难以快速汇总。“现在学生在平板上提交作业,AI秒批后我能立刻看到全班的错误分布,比如‘碣石’的‘碣’有20%的学生写错,下一秒就能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被AI取代时,李老师笑着摇头:“恰恰相反,我从机械的批改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时间设计互动环节。现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一倍,他们会主动问‘老师,AI生成的这个画面是不是少了诗人的孤独感’,这种主动探究的劲头,是以前很难见到的。”

对于学生而言,AI更像是一位“随叫随到的辅导老师”。弥渡一中学生成翰博分享道:“上次遇到一道融合了几何和代数的综合题,我卡了很久,AI不仅给出了答案,还告诉我‘这道题可以先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代数方程,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把两个知识点的关联讲得清清楚楚。现在遇到难题,我会先自己思考,再和AI的思路对比,感觉解题能力提升特别快。”

“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的提问权和被关注的机会。”县教育体育党工委委员李纪元总结道,“传统课堂上,老师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疑问,而AI的即时反馈让问题能当堂解决,学生能清晰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哪里还不懂。这种‘闭环式’的学习体验,正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关键。”

AI赋能教育,正在弥渡的乡村校园里写下生动注脚。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让这些曾经可能因教育资源有限而视野受限的孩子,通过技术的桥梁,触摸到更丰富的知识世界,激发了对学习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在AI的助力下,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正向着更辽阔的远方延伸。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武华 朱颖桑 李克钊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