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构建体育“三圈”促“三交”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融曲”

近年来,楚雄州立足实际,深刻把握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作用,创新构建全民健身“基础圈”、特色赛事“核心圈”、文化浸润“延伸圈”的体育促进“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立体模式,通过分层施策、协同发力,推动各族群众在体育活动中“玩在一起、赛在一起、融在一起”,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楚雄样板注入强劲动能,并先后于2017年、2023年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称号。

夯实全民健身“基础圈”,搭建家门口的交往纽带

楚雄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体育事业发展全过程,通过高位谋划、资源整合与多元驱动,为各族群众搭建起便捷的体育交往平台。“十四五”以来,全州累计投入超5亿元用于体育场地设施新建和提升改造,目前各类体育场地达9650个;整合公园、绿地等资源,如元谋县打造以3个群众体育健身中心为核心、20公里健身步道及23个“口袋公园”组成的城区“15分钟健身圈”,并加大陀螺场、彝族摔跤场等民族特色运动场地供给。同时,全州成立10个体育总会、79个体育协会、21个体育俱乐部,培养900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拥有量达3.84人,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制定相关健身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勤锻炼”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活动,永仁县“月月办活动、周周有比赛、天天勤锻炼”的全民健身模式还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做强特色赛事“核心圈”,打造同场竞技的交流舞台

楚雄州以赛事为引擎,着力打造各族群众“同场竞技、情感共鸣”的高光场景。州内连续举办15届全州运动会、10届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谋划组织“双柏·石榴红”杯陀螺邀请赛、“南华·石榴红”杯高脚竞速邀请赛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赛事,以赛促旅、以赛彰文。2024年,全州共开展150场次以上有影响力的高原特色体育活动,吸引14.21万余人次参赛、290.27万人次观赛,让体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版的重要内容。在全国、省级赛事中,楚雄州高规格组团参加每届省运会、省民运会,并获佳绩。其中,表演项目《搭火把》《菌儿丰收赛》分别斩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民运会一等奖。

拓展文化浸润“延伸圈”,深化跨越赛场的交融纽带

楚雄州创新体育发展业态,深挖体育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情感认同,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在“体育+校园”方面,将彝族健身操、彝族摔跤、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让青少年在赛事体验中展现团结进步风貌;“体育+康养”领域,依托生物医药资源,组织健身气功八段锦等比赛,推动体育与中(彝)医药康养有机融合;“体育+旅游”则借助元谋土林、禄丰世界恐龙谷等自然资源,培育特色体育产业链。2024年,全州有6个项目入选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或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大姚百草岭登山大会”等赛事和“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牟定彝族三月会左脚舞大赛”等活动榜上有名。

体育是桥梁,团结是根基。楚雄州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让运动场上的汗水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以体育精神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楚雄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张智明 文/图

责编 李舒琪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