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玉溪市江川区,热度不止来自骄阳,更源于球场呐喊与乡村酱香。当三街公社大食堂的杂酱米线香飘四溢时,不远处的篮球场正上演着激烈对决。这一碗米线与一场球赛,早已成了江川人八月里最搭的“组合拳”,让市井烟火与运动激情在此碰撞出独有的活力。
傍晚的三街社区,人声早已鼎沸。江川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正酣,球员们在场上奔跑、跳跃、抢断、投篮,每一次精准配合都牵动着场边观众的神经,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刚下场的年轻球员张晋纶抹了把脸颊的汗水,眼神里还闪着未散的兴奋:“打完球,就馋这口杂酱米线!”对他来说,吸溜着米线的瞬间,赛场上的紧张疲惫便会在热汤里慢慢化开,浑身都松快下来。
球场外的美食集市里,三街公社大食堂的摊位前排着长队。有人举着刚到手的米线和朋友分食,有人端着碗坐在桌边慢慢品尝,酱香混着晚风里的欢声笑语飘出老远,成了三街社区一道动人的风景。
杂酱米线本是街头寻常吃食,可三街公社大食堂的这一碗,却藏着江川人戒不掉的牵挂。
“精髓全在杂酱里。”掌勺师傅汪润琼调整好灶火,挥着锅铲与铁锅碰撞出轻快节奏。炒酱的讲究,她烂熟于心。挑优质五花肉切粒,热油中煸炒出焦香起锅;再用热油爆香姜末蒜蓉,混着发酵多年的老酱慢慢拌炒,直到锅里泛起琥珀色的光泽,空气弥漫的都是醇厚的酱香。“有了这杂酱,再舀一瓢熬透的骨头汤,就是江川人一吃就懂的岁月情长。”汪师傅说。
夕阳西下,篮球赛的哨声刚响,在三街公社大食堂摊位上,沸水里便荡起漏勺,雪白的米线裹着热汤滑入碗中。工作人员手腕轻抖,一大勺琥珀色的杂酱稳稳落在米线上,滚烫的骨汤“滋啦”浇下,食客们再依次铺上翠绿的韭菜和香菜、鲜红的油辣椒等调料,顾不得烫嘴就低头猛嗦,米线的爽滑、杂酱的醇厚、蔬菜的清爽瞬间在舌尖炸开。一碗下肚,额头沁出细汗,浑身都透着舒坦。
“这味道和我们小时候国营米线店的一模一样。虽然只是一碗普通的米线,但却藏着岁月熬出来的乡愁,每一口都带着回忆的温度。”市民杨先生找了一个临球场的座位,一边嗦米线一边盯着场上大屏幕上的球赛直播,时不时为球员喊两声加油,惬意地享受着混着呐喊声的酸辣滋味。
对江川人来说,篮球赛与杂酱米线的搭配,已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球场上的热血拼搏,得靠一碗热辣鲜香的米线来“降温”;而三街公社大食堂的烟火气,也因赛场激情而更显生动。
“平常不营业,只有篮球赛期间才会来摆摊,每天平均销售800多碗。”三街公社大食堂出纳史岩燕笑着说,这时候的米线摊像个社交场,大家聊着输赢、点评球员,一碗米线的功夫,陌生人也能聊成朋友。
如今,江川区的篮球赛已是响当当的品牌赛事,而三街公社大食堂的杂酱米线,也成了这场赛事里最暖的“配角”。当篮球的激情遇上市井的烟火,碰撞出的不仅是江川人对运动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热忱,就像那碗杂酱米线,既有肉粒的扎实,又有酱汁的醇厚,恰如江川人骨子里的实在与鲜活。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丹 张凯捷 金迹航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