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禄丰:林下种出“金叶子” 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引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禄丰市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积极盘活林下资源,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引擎”。

正值金银花盛开的时节,在禄丰市中村乡七峰村委会的500亩金银花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上,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金银花,这些金银花采摘后由楚雄英武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场价进行收购后直发制药机构。从2022年以来,这家公司分别在禄丰市中村乡、一平浪镇、碧城镇等乡镇建设了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金银花1100多亩,覆盖了种苗繁育、示范种植、初加工和产品化全链条,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00多万元。楚雄英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富兰介绍道:“我们种植的金银花是楚雄英武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大、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合作针对云南的地理气候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滇银花3号,它的特点是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合于我们云南很多地方种植,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绿盐酸含量比较高,比药典高出了两到三倍。”

英武公司以先自建样本基地再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由公司提供种苗给种植户种植并按市场价回收金银花。一平浪镇横沟村委会的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刚建立时,苏家村委会龙潭村的村民郑世才就到基地打工,在学习到金银花的种植技术后他毅然回家自己尝试进行种植。郑世才说:“我在基地上学到了技术,回来后自己种了七八亩金银花,感觉收入还是可观的,然后我又增加了荒坡山地种了30亩,预计下一年盛花期产值可以到20万元左右。”

金银花种植和管理都相对粗放,从第3年进入盛花期后可持续采收10年,亩产在1吨左右,投入少、收入稳定,目前公司已带动50户农户发展金银花种植。6个基地上还长期聘用工人20余人,临时聘用工人年均超过2万人次,每人每天工资100-120元,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还实现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

而在一平浪国有林场大平地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上,白芨、草血竭、射干、麦冬、石菖蒲等1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长得郁郁葱葱、格外喜人。林下土地土质干净,种出来的药材品质好、不生病,药材含量也比田地种植的高。正是看重了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好处,尽管林下种植中药材成本更高,1.5亩林地的药材产量才相当于1亩田地的产量,云南普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是与一平浪镇国有林场合作,利用林场现有闲置的林地资源在林下种植了500亩中药材。从2023年10月至2025年5月公司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设了中药材育苗基地4个131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470亩,种苗数量达45060万株。种苗不仅供给本市种植,还销售到永仁、姚安、昭通、曲靖等地,从2024年10月至今已销售药材种苗近200万株,收入1000多万元。公司还对售出的种苗包技术、包质量、包成活率达到95%。在公司的带动下,禄丰市部分乡镇、村组以及部分企业也纷纷种起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近千亩。公司还长期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带动周边村组100多户380余人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达3万余元。碧城镇街子厂村委会街子厂村村民杨启雄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也在板栗林、西梅林中套种了130亩当归。他说:“今年我是第一年在林下套种这个当归,按去年的收购价算,我今年的当归可以收入160万元左右。”

瞄准一个产业,找准一条路子,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禄丰市通过培强壮大林下经济市场主体,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研发和生产,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截至2025年6月,禄丰市共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7个、优质种业基地2个,种植中药材4600亩,产值达5482万元,中药材种植逐步成为了林下经济的重要支柱。

文旅头条通讯员  周红  刘增慧  王彦鑫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