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以“药”为媒打造劳务品牌 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全省首批“云药之乡” “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楚雄州双柏县立足生态优势,以“药”为媒打造“双柏药工”劳务品牌,从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到升级技能人才,全方位推动中药材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向“医康体养游居”全链条融合发展,不仅为“一县一业”提供坚实用工保障,更让4.3万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为云南中药材产业打造第二个“烟草型”支柱产业注入双柏力量。

品牌筑基,科学布局让“荒山”变“药田”

双柏县始终秉持“打好生态牌、走宽绿色路、念活山字经、做足林下文”发展理念,以“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政府引领、合作社带动、党总支搭台、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探索出“把山当田耕,把药当菜种”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结合县域海拔差异,双柏县形成科学产业布局,高海拔地区种植重楼,中海拔地区培育茯苓、黄精、续断,低海拔地区发展佛手、何首乌。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23年的32万亩增至40.37万亩,涵盖61个品种,生产总量达15.54万余吨。其中,茯苓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销量2.86万吨,占全国15%,成为云南省最大“云茯苓”主产区、全国重要茯苓供应地。

产业发展直接惠及民生。全县中药材种植户达1.35万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2000万元;2024年中药材综合产值超55.54亿元,带动种植、加工、销售领域4.3万人就业,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36亿元,成功实现“种药材”到“发药财”的华丽转身。

链条延伸,“中药材+”激活多元新业态

围绕“双柏药工”劳务品牌,双柏县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转型。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已形成以森美达、南寅生物等6家规上企业为龙头,24家重点企业为依托,290余户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拥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5年引进链主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建设数智云药(双柏)加工中心“一品一链”产地项目。

同时,双柏县积极探索“中药材+”多元业态,建成集康养、文旅、休闲于一体的“彝药谷”高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开发“疏风止痒汤”“肠痈汤”等经典名方,研制18个配方药膳、20余种彝药药食同源菜肴,推出茯苓糕、茯苓鲜花饼、茯苓养心安神饮等系列产品,延伸茯苓全产业链;建成云南首家“一方四季”中药饮品本草养生店,2024年以药膳为主的餐饮业达257户,实现营业额3.1亿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5万元以上。

金融与政策支持同步发力。截至目前,双柏县已扶持中药材经营主体446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5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稳岗扩岗补助、一次性创业补贴共183.47万元,惠及224家企业2629人,为产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技能升级,校地合作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技能是“双柏药工”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双柏县深化院县合作,持续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累计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工作站,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技能人才精准培育为核心,双柏县建成中药材趁鲜加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企业培训对接机制,引导产业链企业参与“以训稳岗”,营造“重技能、稳就业”氛围。三年来,累计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60期3070人次、初加工培训18期870人次、销售培训15期440人次,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全产业链人才生态体系,生动实践“培训一人、带动一户、提升一片”的富民强县目标。

下一步,双柏县将持续壮大“双柏药工”队伍,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中药材关联企业,2025年计划开展25期1080人次中药材产业技能培训;建立“县内调剂、县外输出”就业双循环机制,加强劳动维权保障,实现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同时选树行业领军人物,讲好“药工”故事,力争将“双柏药工”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助推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陈明海 文/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