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和平镇:5000亩板栗红 金秋好“丰”景

金秋时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和平镇漫山遍野的板栗林挂满了饱满的果实,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摘,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全镇5000余亩板栗林正迎来丰收季,7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栗农奏响增收乐章。

走进和平镇栗粒香合作社分拣点,负责人李振桢正检查刚收购的板栗,“这段时间我们平均每天收10多吨板栗,收购工作能持续一个半月,按每公斤6元算,农户收入很可观。”李振桢拿起饱满的板栗介绍说。和平镇的板栗通过统一施肥和修剪,板栗大小均匀、甜度高,在市场上很受顾客的青睐。

和平镇板栗能赢得市场青睐,得益于合作社牵头的规范化管理。各合作社推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资采购”模式,在春季板栗开花期、夏季幼果生长期各开展一次无人机统防统治,同步组织修剪病枝、石硫合剂涂干等实操培训,将传统种植经验升级为科学管理体系。

近年来,和平镇板栗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除供应当地,还远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此外还成为“滇王月饼”的原料。通过与食品加工企业深度合作,和平板栗从鲜销拓展至深加工领域,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持续提升,从枝头到舌尖,每颗板栗都承载着品质承诺。

合作社模式让栗农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和平镇和平村村民李长兴种植了8亩板栗,他还是栗粒香合作社的老社员。“从前全靠自己摸索,病虫害防不住,收的板栗大小不一,卖不起价。”李长兴坦言,加入合作社后,技术小队上门指导,农资统一采购比自己买便宜和省事,“今年我家8亩地能收4吨多板栗,按每公斤6元算,能收入有3万多元,比往年多挣一倍。”通过集中采购农资,全镇栗农种植成本平均降低20%;统一技术标准让板栗售价较散户种植提高15%,形成“合作社带动、农户受益”的良性循环。

眼下,和平镇的板栗采收仍在火热进行中,林间穿梭的采收身影、分拣点堆积的饱满栗果,都是丰收最生动的注脚。到采收完毕,预计今年和平镇板栗产量达1000吨左右,收入500万元以上。

和平镇的板栗林不仅是富民的经济林,更是守护生态的绿色屏障,板栗产业成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纽带。如今,从无人机飞防的科技助力,到跨境出口的市场拓展,和平镇的板栗正从山间“野果”蜕变为农户的“黄金果”。和平镇还将继续依托合作社优势,优化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让这颗小小的板栗成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杨晓丹 普丽梅 文图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