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坊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在玉溪圆满结业

9月1日至6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2025年云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坊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在玉溪市委党校顺利举办。

为期6天的研修课程,汇聚了来自全省16个州市及省属相关单位的80名非遗工坊带头人、代表性传承人及文旅系统业务骨干,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非遗公开课+结业交流”的全流程闭环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学员们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

研修班紧紧围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主题,针对当前非遗工坊在政策理解、运营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设置了“政策解读+文化铸魂+实操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来自文旅、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金融机构代表组成授课团队,就非遗人才评价、金融支持、产业链延伸、新媒体运营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讲解,助力学员拓宽视野、增强实战能力。

玉溪市作为本次研修的承办地,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玉溪经验”成为重要教学案例。目前,玉溪拥有各级非遗项目809项、传承人958名、非遗工坊55家,逐步形成“生产性保护+就业增收+文旅融合+品牌带动”的发展模式,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深入华宁县、澄江市、通海县等地,实地调研宁州舒氏陶艺、碗窑村慈云寺直播基地、莲心食品藕粉工坊、斯贝佳食品非遗工坊等标杆项目,通过“看、听、问”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其在技艺创新、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9月4日晚,“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公开课在峨山县萃秀书院举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吴白雨教授从理论层面剖析非遗在乡村发展中的多元价值,多位学员代表也结合自身工坊实践,分享品牌打造、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年轻化传播等方面的实战心得。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学员们在交流中碰撞思路、汇聚共识。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课程设置科学、内容务实,不仅系统提升了政策运用、运营管理和资源对接能力,也搭建起跨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的桥梁。大家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把研修成果转化为推动非遗工坊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此次高级研修班不仅为全省非遗工坊带头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也为云南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一批懂政策、善经营、会传播的非遗领军人才将带动工坊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彰显非遗在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中的双重价值。

文旅头条通讯员 王静霞 文

胡云松 普梦媛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