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城市精神的高地”。昆明,是一座被春天偏爱的城市,更是一座被诗歌温柔浸润的城市。
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是在昆明市文联指导下,昆明作家协会精心打造的一项品牌文艺活动。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中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于坚、韩东、海男、耿占春、李元胜、人邻等数十位著名诗人、评论家到场助阵,来自拉丁美洲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著名诗人、作家纷纷来到昆明,共同参与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的系列活动,省市媒体全面报道,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经过三年的努力,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已经成为昆明文化活动中的一张闪亮名片,充分展现了昆明新时代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的盛景和昆明的城市精神与文艺气质。

正如昆明作家、著名诗人于坚在第一届昆明城市诗歌节的现场所说:“昆明是会使你成为一个存在主义者,而不是本质主义者的地方,你只要不辜负这片土地,昆明就会爱你,就会让你好在。”
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昆明独特的诗歌气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学品牌,生动展示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与人文魅力,从文艺的视角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昆明作家协会于2025年9月21日,在翠湖之滨云南解放纪念馆内举办“第四届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为“莫辜负”——莫辜负春城的花枝不断、三春杨柳,莫辜负这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更莫辜负这座让你我都觉得“好在”的昆明。
昆明不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高原城市,更是一座精神意义上的诗歌高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这里诗人辈出、诗潮涌动,于坚、海男、雷平阳三位鲁迅文学奖诗人的诞生,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正是昆明文脉绵延、诗心不绝的生动写照。2025年,昆明文学事业更呈现出蓬勃生机:作家张庆国、陈鹏、半夏、胡兴尚等纷纷推出力作,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延续春城的文学传统;包倬、张伟锋、祝立根、胡正刚等昆明作协会员荣获第十届云南文学艺术奖,展现出“昆明作家群”在全省文学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张庆国的非虚构作品《绿色的火焰》与陈鹏的长篇小说《群马》相继在北京举办研讨会,引发全国文坛关注;半夏的新书《在集市》持续热销,以温暖笔触书写市井人情,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鲜活具象,让云南的“安逸好在”为更多的人所向往;而刚刚公布的第二十一届滇池文学奖,再次见证昆明乃至云南文学新力量的茁壮成长。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昆明文学艺术事业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繁荣生态。

本届诗歌节中,也特别致敬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西南联大精神的见证者与书写者——穆旦先生,以追忆和传承这座城市的诗意与文脉。
本次活动将延续和发扬多种艺术融合碰撞、省内外诗人对谈交流以及国际嘉宾深度参与的多元性、开放性风格。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先生将亲临现场发表开幕演讲。来自黎巴嫩的法语诗人扎基·贝顿、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草堂》和《青年作家》杂志执行主编熊焱、著名诗人金铃子、吴小虫以及云南省内著名作家、青年写作者都将共同参与这一次文学盛会,畅谈诗与远方。
诗与歌从来都是天作之合。这一次,昆明作家协会与果果文化联合打造了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的主题曲——《告别边缘》。它唱出了诗人——这群常常徘徊于主流之外的追梦人——内心的挣扎、信念与重返光芒的勇气。这首歌,属于昆明,属于诗歌,属于每一个在诗意中寻找自我的人。本届诗歌节将正式发布这首震撼人心的主题曲,让旋律与诗句共同叩响心灵。

当前,昆明正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深厚底蕴,更是面向未来的坚实底气。我们的城市诗歌艺术节也一直保持着国际化的特色,前年就有来自古巴、阿根廷的诗人不远万里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还把昆明诗人的诗歌作品翻译介绍到了阿根廷去;去年也有来自南亚、东南亚五个国家的诗人来到昆明参加我们的城市诗歌节,今年,黎巴嫩裔法籍诗人扎基·贝顿先生的到来,更为我们这场文学盛会注跨了跨区域、跨文化的视野与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和拓展国际化、开放性的特点,鼓励支持昆明作家与全国、全世界的优秀作家交流互动,让昆明的文学走向全世界,让昆明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春城的诗意被更多人感知。
本届诗歌节以“莫辜负”为主题,正是对这座城市历史与当下、自然与人文最深情的回应。莫辜负,是提醒我们不忘来路——不忘西南联大时期在战火中坚守文化火种的身影,不忘一代代作家诗人在红土高原上写下的生命印记;莫辜负,也是召唤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昆明的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珍惜这里“四季看花花不老”的诗意日常;莫辜负,更是激励我们面向未来——以笔为耕、以心为灯,继续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灿烂篇章。
21日,以“莫辜负”为主题,不只是回顾与致敬,更是展望与行动。我们希望通过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这一品牌活动,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代际的诗人们在此对话、碰撞、融合,让昆明的诗意跨越山河、走向世界。我们愿意继续以文学为媒,以诗歌为桥,打造更具影响力、更富感染力的“昆明作家群”,让文学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精神标识和闪亮文化名片。

21日下午,作为“第四届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昆明作家协会组织的非虚构作品《绿色的火焰》研讨对谈在翠湖之滨云南解放纪念馆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云南省著名作家、《绿色的火焰》作者张庆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蔡毅,昆明市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海东三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进行了热烈探讨。
对谈中,张庆国首先分享了创作初衷与历程。他表示,《绿色的火焰》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以非虚构的笔法聚焦云南抗战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试图通过真实细节与宏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的人性光辉与民族精神。作品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和平的反思。
本次对谈不仅深化了公众对《绿色的火焰》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昆明文学界对历史题材创作的关注与思考,为诗歌艺术节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深度。活动在严谨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21日晚,主办方隆重揭晓了“莫辜负”诗歌征文大赛获奖名单,并举办即兴诗歌音乐会暨“三迤杯”第四届城市诗歌艺术节征文大赛典礼。这将是一个诗意与掌声交织的夜晚,荣誉与灵感共同绽放的时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字童 文
主办方 图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