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游大理 |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文物活化利用,提升馆藏文物线上展示水平,大理州博物馆联合大理州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推出《博游大理》专栏,带您一周见一个博物馆,开启穿越时空的对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本期 ·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民街113号

电       话:0872-2116877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2:00  14:00-18:00(周一闭馆)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40年代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建筑的基础上修缮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11月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无需预约。

博物馆现拥有藏品2000余件,设有序厅“乡愁纪念册”(上下两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白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千锤百炼的技艺”“巧同造化的技艺”及白族堂屋共八个展厅,并设有非遗活态展演舞台,常年展出精美展品1000多件。展览系统呈现了大理丰富的非遗资源,包括白族民居彩绘、白族三道茶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甲马、白族火把节等省州级代表性项目,同时重点展示白剧、吹吹腔、大本曲等传统艺术,并精彩呈现剑川木雕、鹤庆银器锻制等精湛手工技艺。本馆不仅是非遗实物陈列场所,更通过活态展演生动传承了大理白族的文化记忆和手工精神。



藏品 :《文昌大洞仙经》(上、中、下三卷)

洞经音乐是以大理为核心流传区的一种特色音乐文化,其历史可追溯至南诏王异牟寻时期。公元800年,南诏使团赴长安向唐德宗进献《南诏奉圣乐》,被视为其起源。元明以后逐渐发展成型,至今仍在大理民间广泛流传。该音乐因弹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洞经”,演奏形制规范、规模宏大,音乐结构多元,融汇多民族民间元素,保留了大量唐宋古曲,被誉为研究大理与古代民间音乐的“活化石”。2013年12月,洞经音乐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馆展柜中陈列的清代印本《文昌大洞仙经》(上、中、下三卷),是洞经音乐传承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藏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母柄林《银鎏金净水壶》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以新华村最为著名。银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融合了白、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独具艺术特色。2014年11月,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一件是国家级传承人母炳林先生的代表作品——银鎏金净水壶,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堪称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精品之作。

藏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树林《山村印象》

“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蜂蜜”。一首传统的白曲是剑川木雕最形象生动的吟唱。

剑川木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木雕工艺的重要流派之一。剑川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木雕民间艺术之乡”,2011年5月,剑川木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这一件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树林的代表作之一——《山村印象》,雕刻精美,构思新颖,蕴含了浓浓的乡愁。

来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