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晚上8点,“白族火把节——谢振华个展”在昆明金鼎1919空空间开幕,展出艺术家谢振华2019-2025年间创作的以白族火把节为主题的系列绘画、装置、创作小稿20余件。
展览现场
白族火把节据传始于1100多年前,南诏时期,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诏,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诱骗五诏首领至松明楼纵火杀害。邓赕诏主夫人白洁夫人预知危险,为保护丈夫遗体,在祭祖仪式中用铁钏标记其尸骨,并在六月二十五日投海殉节。白族人民为纪念她的忠贞,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火把节,青年妇女染红指甲以示哀悼。除白族外,彝族、纳西族亦有久远的过火把节的传统,不过在具体的流程和内容上有许多不同。
展览现场
“白族火把节——谢振华个展”是谢振华以白族火把节为研究与创作项目以来的代表性作品的第一次完整呈现。艺术家从早期的以具象写实的手法试图真实还原白族火把节盛大的场景,到中期以表现主义的手法着重对火把节氛围的渲染,到近期把白族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描绘进火把节的场景里,呈现出近乎荒诞和超现实的画面,引导观众对白族文化和历史展开更深层的凝望与遐想。
展览现场
“白族火把节——谢振华个展”将持续展出至10月26日,欢迎朋友们莅临观展。
作品
《白族火把节——孔明灯》,180×160cm,布面油画,2019年
《白族火把节——驱邪》,180×160cm,布面油画,2021年
《白族火把节——烧去邪秽》,150×120cm,布面油画,2022年
《白族火把节——烟熏火燎》,150×200cm,布面丙烯,2024年
《白族火把节——圣火之二》,100×180cm,布面丙烯,2023年
“火”象形字发展而来,金文的“火”字则慢慢有了向四周发散的示意,由此引申出了“火”的寓意——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光明、正义、希望。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与崇拜以及对族群理想生活的祷告与期望。我有幸看到过云南楚雄的火把节,也曾在云南鹤庆参与过火把节,这些节日活动都以狂放的氛围传递出当地人朴素且自然的人文精神。身为白族人的艺术家谢振华很敏锐的关注到了家乡这个古老又神圣的节日,并以此为创作母题,创作了一系列“火把节”题材的油画作品。振华兄的“火把节”油画作品虽然还是以叙事性和现实主义的视角呈现节日的盛况,这符合他一向“憨厚”、“实在”的性格以及对事物真诚体验、客观再现的艺术观。但这组作品却并不像旅游宣传画那样的“刻板”,而是在现实表现中充满了“浪漫”的情绪,例如作品《白族火把节——舞起来》,振华兄在构图上用了黄金分割的比例将热舞的场景与天空作了动与静的对比,为了强化这种对比,他利用同类的笔触将土地的纹路与歌舞中的红绸融为了一体,让人感觉到地面都在颤抖的热情;同时在天空的刻画中,虽然也用了灵动的笔触,但却用了冷灰色稳定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有一种时空凝固的感觉,更加衬托出火把、火光、舞蹈、红绸的跃动。在另一张作品《白族火把节——耍火把》中,把这种浪漫主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火焰的舞动俨然成为了画面的主体,笔触、色彩、明暗、甚至是群组人物的造型和动态趋势都在配合着火焰的动势,这种动势才匹配“火把节”的神圣、狂野以及人们对生命绵绵不断延续的渴望。振华兄除了以划破天际的视角力量感人,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投射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与痴迷。
振华兄的这组画很让我感动,除了量多、尺寸大,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通过“火把节”找到了一个他创作瓶颈的突破点——性格深处不羁的小情绪与寻求突破原有表现样式的结合方式。而且是这个突破点不是刻意寻找的,做作的,是家乡的体验与长期坚持创作的视觉经验慢慢磨合而成,自然而然,这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很羡慕振华兄,也祝贺他的艺术创作道路越走越光明,越来越浪漫。
来源 金鼎1919空空间
责编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