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遇上咖啡 普洱的“金色名片”为何这样红?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云南普洱以一种独特的“风味”出圈了,那便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普洱咖啡。普洱市另辟蹊径,成功地将一杯咖啡打造成为了吸引八方来客的“金色名片”。数据显示,“双节”期间,思茅区与孟连县的14个核心咖啡庄园便接待了游客6.85万人次,营收突破531.2万元,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76.7%,年轻群体占比更是高达90%……这不禁让人好奇,普洱的这杯咖啡,何以拥有如此大的魅力?

“当一天咖啡师,带一本证回家”

一杯咖啡重新定义一段旅程

在这个假期,“当一天咖啡师,带一本证回家”这句口号成为许多游客奔赴普洱的真实写照。普洱市在假期前全面开放43家咖啡店(庄园)作为体验教学点,并以职教中心等3个人才培训基地、宁洱漫崖咖啡庄园等4个培训实训服务站为支撑,系统性地推出了“全链条研学+职业认证”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对许多游客而言,旅游的追求已超越了简单的“拍照打卡”,转而注重深度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于是,普洱各具特色的咖啡庄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选择:在一粒山风·小岛咖啡,游客们在静谧的岛屿氛围中,于东南亚风情的竹屋里学习手冲,找寻内心的宁静;在小凹子咖啡庄园,游客们跟随80多岁的廖爷爷走进咖啡林,聆听三代人的耕耘故事,通过品尝多种风味的咖啡,探究普洱咖啡的深厚底蕴;在大象咖啡庄园,游客们一边品鉴手冲咖啡,一边眺望山间偶现的野生象群,体验“咖啡与野象同框”的奇妙场景……最终,一本“普洱咖啡师体验培训合格证书”为这段旅程赋予了独特意义。

由此,咖啡从一杯被消费的饮品,演变为一项可以深入参与的活动,最终升华为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这种深度的融合体验,正是普洱咖啡旅游独特魅力的核心所在。

“咖啡+”无限可能

业态融合精准拿捏细分市场

如果说深度的体验项目抓住了游客的心,那么,“咖啡+”的模式则精准抓住了不同细分市场的兴趣点,让“一杯咖啡”拥有了百般滋味。

这个“双节”,对于年轻群体,泰富来普洱茶咖庄园将知青文化博物馆、咖啡主题图书馆植入体验动线,游客拍照分享率明显增加,成为年轻游客“必打卡”项目;北归咖啡庄园的“咖啡+黑胶音乐”空间通过举办小众音乐人演出,吸引大量文艺青年到访。对于数字游民,孟连县芒芒村咖啡社区打造节庆限定数字游民体验空间,精品咖啡街成为品鉴体验精品咖啡首选地,30余家门店联动发力,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销售额325万元。对于亲子家庭,美丽星村·有风咖谷植入亲子烘焙、咖啡研学、田园露营等14种业态,打造“一站式亲子度假空间”,孩子们在咖啡园里嬉戏,父母在咖啡香中放松,实现了真正的亲子游。对于专业玩家,野鸭塘咖啡庄园整合雪茄品鉴区、果酒酿造区,推出“咖啡+雪茄”“咖啡果酒DIY”特色体验……

这种从“单一消费”到“多元场景”的升级,使得普洱的咖啡庄园不再是功能单一的种植园或咖啡馆,而是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微型旅游目的地,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咖啡旅游生态系统。

文化赋能与全域联动

从“单点火爆”到“全域升温”

一杯咖啡,如何能激发一座城市的旅游活力?刚刚落幕的“普洱原产地咖啡文化季&四只猫云南高山咖啡季”给出了生动诠释。

这场于10月1日至8日举办的活动,展现了文化赋能与产业联动带来的叠加效应。与以往相比,本届文化季实现了规模、内容与联动范围的显著提升。参与商家增至200家,活动内容也更加饱满,汇聚了“主题集市、国际手冲赛、咖啡音乐节、文化论坛”四大板块。尤为重要的是,活动巧妙联动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推出“茶咖双体验”精品线路,将普洱两张最具代表性的名片——茶与咖啡有机融合,单场活动吸引游客16.8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消费增长。

这场盛会,正是普洱多年来推动咖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价值跃升的一个生动缩影。正是通过这样持续探索,普洱咖啡才逐步从一种优质农产品,升级为独特旅游体验,最后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文化生活方式,生动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当旅游遇上咖啡,在普洱碰撞出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条以特色产业驱动全域旅游、以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这张飘着醇香的“金色名片”,正在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创新、融合与品质的生动故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

资料/图片来源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普洱发布 各咖啡庄园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

终审 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