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重阳丨一笺秋意,满城温情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叠,故得名“重阳”。

时序流转至此时的昆明,秋风已悄悄揉淡了桂香,墙角的菊花却趁势醒了,瓣瓣轻展,将清苦里裹着微甜的香气,细细密密地往四下漫开。恰应了“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意趣,这矜持菊香若被懂它的人撞破,想必往后的秋日便总也避免不了与菊花茶较上劲儿了。取几朵干菊入杯,沸水冲下,蜷曲的花瓣缓缓舒展,茶汤渐染成浅黄,入口清冽,咽罢又留几分甘润,既能润燥,又可解腻,成了重阳前后最妥帖的日常饮品。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孙兵 摄

老昆明人的重阳期待,藏在圆通山的石阶间。游人踩着橘红的落叶拾级而上,脚步还随着落叶在石阶上轻叩,目光已早早四下寻望——盼着在小径旁的开阔地,或是月石亭下的斜坡边,寻一块有缘地,好铺开席子、摆开吃食。凉米线的酸辣、重阳糕的甜糯、卤味的醇厚,混着菊花茶的清芬,与老人的谈笑声、孩童的嬉闹声缠在一起,滚成一团暖意,恰好填了秋日萧瑟里的几分空落。

重阳日的滇池,风里裹着水的清润与桂的余香。岸边的芦苇荡已染成浅黄,风吹过时,芦花便乘着秋风轻轻飘舞,有的落在水面,随水波荡漾开细碎的纹,有的被秋风推向更远的地方。游人多是携家带口来的,老人们坐在临水的石阶上,手里攥着刚买的重阳糕,偶尔掰一块递给身边的孩童。孩童捧着糕,跑到湖边看水鸟——几只白鹭掠着水面飞,翅膀沾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傍晚时,夕阳把滇池染成暖橙,水面像铺了层碎金。近处有人铺开野餐垫,轻声谈笑着,不远处也有三三两两的人指着水面闲聊,声音混着波浪拍岸的轻响,慢慢融进暮色里。没有喧嚣,只余秋阳、碧水与人间的软暖,成了滇池重阳最妥帖的模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兵 张永强 摄

序数又逢重九,步履再踏秋光。人生如茶,有菊花茶的清苦,更有山间、河畔的人间温情。愿我们在这重阳时节,既能品得菊香里的淡然,也能接住岁月馈赠的温暖。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于轩昂 实习生鲁艳 文

编辑 张楠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